“蚂蚁上树”这道川菜最先在四川哪个地方流行起来的呢?谁发明的呢?
很多人都听说过“蚂蚁上树”,但吃过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吃过也不知道。
“蚂蚁上树”只是一种叫法,其实就是肉沫粉条,因肉沫粘在粉条上的样子,很像蚂蚁爬在树枝上,形象的称为“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是川菜,在四川,重庆一带很常见。在历史典故中,这道菜是由窦娥发明的,因为家中贫穷,丈夫苏轼,为了让婆婆开心,窦娥在只有一小块肉和一把粉丝的情况下,一时突发奇想创造出了这道菜肴。
“蚂蚁上树”的寻常做法就是利用五花肉沫,粉条,胡萝卜丁,蒜辣椒为原料,烧制而成。
菜品颜色红润发亮,入口爽味有嚼劲,口味不会很重,适合各种口味的人食用。
所以在外用餐时,不要被“蚂蚁上树”这个名字吓到了,不是什么奇怪的菜,也不是昂贵菜,就是普通家常菜,卖价20元左右足够了,不要被骗了。
“蚂蚁上树”这个很有意思的菜名,我也吃过好几次,口感爽滑,口味咸香,算是川菜中很适合我这种吃辣能力不是很强的人的菜肴。题主的疑问是“川菜蚂蚁上树这道菜最先在四川哪个地方流行,谁发明的?”,我们来简单说说吧。
之所以只能“简单说说”,是因为这道菜的起源跟很多其他美食一样,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在四川重庆一带还是很常见的,几乎川菜馆里也大多会有这道菜。其实概括点说,它就是一个肉末炒粉,因为细碎的肉末附着在炒好的粉上面,所以得名“蚂蚁上树”。
民间的传说中,认为这道菜与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有关,那就是窦娥。没错,就是冤情使得***的那个窦娥,现如今“窦娥”已经快成了喊冤、冤枉的代名词了,人们对她还是很熟悉的。那为什么又说“陌生”呢?因为有部分人还以为窦娥是一个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其实她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一部杂剧中的主人公而已。
不过这个传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在传说中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了赶考将7岁的窦娥卖给了蔡家做童养媳,之后窦娥的丈夫病逝,窦娥便于婆婆相依为命、十分孝顺。因为丈夫的去世婆婆也病倒了,本就穷苦的家境容易贫寒,为了让婆婆能吃到点肉补充营养,窦娥只能又去已经欠了账的肉铺赊欠,结果只得了一小片肉。无奈之下切成碎末,把家里仅存的粉丝泡了一下,一起炒了给婆婆吃。眼睛已经昏花的婆婆问起“炒粉丝上怎么有蚂蚁?”,窦娥声泪俱下和盘托出,婆婆感叹“我家的孝顺好媳妇,粉丝炒的真好吃,以后就叫蚂蚁上树吧。”
窦娥是一个性格善良、孝顺、刚强的妇女形象,人们将家常的美食处于依托于她的身上也算是对其一种赞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