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真的是被关羽斩杀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一方面是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华雄作为当时董卓手下可以说是地位仅次于吕布的大将,为人从长相方面就可以看得出必定是骁勇一方的猛将,在三国时也确实如此,介绍了他作为董卓军的代表,于汜水关之前大战18路诸侯所派出的强兵猛将,甚至是偷袭了孙伯符的营寨,打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孙策一行,却在最后被关羽于温酒的功夫所斩杀了。那么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么?
对此我们有了些许疑问,毕竟作为一方大将就算不敌至少也能够相持数合,谨慎之下便不可能在温酒这么短的时间里便败北呢。
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历史记载了,在三国志中,对华雄有着另外的一番描述,虽然同样是说明了他的骁勇善战,却并没有他大败孙策的历史记载,正好相反的是,在历史上所记载的却是孙策于汜水关前作为18路诸侯的代表大破汜水关,将华雄斩于马下了。那么对此我们就有了一些疑问,这两段历史究竟哪一段更加能够让人信服呢?
我想或许是后者吧。下面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温酒斩华雄的话,对于名动一方的将领而言真的可能发生么?其二便是以当时孙伯符的名声,以及后来他的行为所给人带来的印象,真的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被华雄所打败的么?
先来说第一点吧,虽然说当时的华雄对于关羽的印象几乎没有,再加上连斩数将,威震诸侯的气势,导致他有了轻敌的嫌疑,然而毕竟是一方名将啊,就算轻敌不敌也不可能会做到这样快就被斩下头颅身死当场的结局啊,因此我觉得温酒斩华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许说大战数回合后被斩于马下还可以理解。
再说第二点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伯符,此人作为江东领袖诸侯的代表,毕竟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没有一个是弱者啊,再加上对他的评价也都是颇高的,甚至有这小霸王的称号,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区区一个华雄手上就被打败呢,这显然是不符合情理的,无论是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还是为将的本事都不可能发生,反而或许华雄此人真的不是被关羽所杀,而是被孙伯符杀死的。
应答,三国志记载,是孙坚斩了华雄,至于有没有华雄这个人要看陈寿与裴松之记载实于不实,当然斩华雄与关羽一毛钱的关系没有,这里顺带一下,关羽斩颜良里面有猫迷,当时刘备投袁绍到处打听关羽的下落,颜良一见关羽正准备把刘备话告诉关羽,根本没想打,关羽手提刀落颜良死得太冤了,否则关羽未必能杀得了颜良,诛文丑更是无稽之谈,要说虎将,孙坚,小霸王孙策是当之无愧,硬是演义在关羽脸上贴金。斩华雄没有的事。
汜⽔关⻔⼀开,⼀位面如枣⾊的武将放下刚温好的酒,端着⼤⼑策⻢⽽出,城中众将听得城门之上喊声⼤振,才刚想探出头看看怎么回事,就看到这位武将提着敌将的⼈头回到帐前, 把⼈头摔倒地上,这时酒还没变凉。
这个场景,就是我们熟知的关⽻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但在历史上,华雄真的是被关⽻斩杀的吗?其实不是。
关⽻斩杀华雄的故事,来源于我们的四⼤名著之⼀:《三国演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戏剧在表演这个故事。不过,《三国演义》只是⼀部历史⼩说,⾥⾯有许多虚构的情节,再加上作者拥刘的思想,⾃然会突出表现刘备集团⽅⾯⼈物的威武。
而民间的许多演出,其实也都是基于《三国演义》改编而来。既然文学和民间的起点都是《三国演义》,那只能说:《三国》一句错,故事个个偏。
在真实历史中,华雄其实是被孙坚杀死。史书⽈:“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除此之外,《三国志》 也没有过多地记载华雄。可⻅,华雄在当时的知名度并没有多⾼。⽽华雄其实是在兵败孙坚追击的过程中,被孙坚杀死的,和⼩说中,华雄在杀到汜⽔关前就把孙坚打败了的故事截然相反。
华雄是真有其人,但不是关羽杀的,“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编的。我在下面会总结下,老罗在写《三国演义》时,还有那些违背历史的事。
跟据《三国志》记载,各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孙坚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逃跑,后来,孙坚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击败“枭首”。所以,华雄是孙坚杀得。
《资治通鉴》也有类似记载:“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三国演义》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有很多,在此列举最出名的十个。
1,文丑也不是关羽杀得,是曹操手下徐晃。
2,罗贯中还把空城计编给了诸葛亮。
3,还给刘备安排了三让徐州的故事。
4,还把张飞的字“益德”,改成了翼德。
5,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不够十八路。
6,吕布戏貂蝉的故事也是编的,只是董卓的一个侍女。
事实上,华雄并不是关羽所杀!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不仅是给关羽加戏,罗贯中对整个蜀汉集团的人物都更为宠爱有加,甚至不惜用大量篇幅来对蜀***物进行描写,刻画!
为此,不仅多给关羽安排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还给刘关张三兄弟虚构了一个“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何等霸气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取华雄人头只是在温酒之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多么的霸气,潇洒,取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但事实上,华雄并非是关羽所杀!
华雄乃是董卓手下都督,191年,关东军阀合起伙来扁董卓,这时候的孙坚,还是长沙太守,在这一战中,孙坚声名鹊起!
在此战中,孙坚所部大破董卓军,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被孙坚所部所杀!董卓不得不退守长安。
马超和关羽单挑谁会赢?
演义中的关羽很自负,自吕布死后也开始藐视天下英雄,常曰:"吾纵横天下三十余年,所向披靡。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确实关羽创造了斩华雄,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振华夏,逼的曹操要迁都的一身威名。但听到马超英勇无敌又与自己同爵时,就产生了争强好胜之心。后被孔明一顶高帽马上心理平衡。其实关羽也明白入川比武是不可能的,因重任在身,岂能为一己虚名而误国家事。诸葛亮早已看,一纸文书,即满足了关羽的虚名,又鼓励了关羽北取襄阳的决心。***若关羽入川比武,还要另调一人守荆州,岂不扰乱了荊州的守备力量。因此,这种***不可能成立。凭心而论,关、马若论实力,关羽应略占上风,仅从许褚身上便可窥见端倪。白马战颜良时,曹操面对众将"慄然"时,程昱说,非关羽不可,后果应程昱之说。为什么程不推荐许褚去战颜良?看来许褚还是不行。后许褚战马超三百合不分胜负,基本平手,可见马超应略稍关羽一筹还是有依据的。
葭萌关大战之后,西凉锦马超归附于刘备麾下。并率领大军直趋成都,以兵威震慑刘璋不敢迎战,献城出降,立下了灭国之功,可谓是刘备取下西川的第一功臣。
刘备夺取西蜀,自领益州牧之后,论功行赏,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嫠(lí)乡侯,待遇优厚。而遥在荆州坐镇的关羽被封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不高兴了。他派关平来谢恩,捎来他的一封书信,说是“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很清楚关羽心里那点小算盘,就回书一封,说道:马超虽然“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只能与张飞这样的莽夫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关羽得到回信后,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心情畅快,认为“孔明知我心也”,并将诸葛亮的回信“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关羽并非是真的对马超不满或者确实想与马超比试武艺高低,而是因为在刘备入川的一系列战事中,别的将领都屡立功勋,而关羽是充当了一回看客,寸功未立而得厚赏,他心里不平衡了,表达一下自己,求个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关羽真的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两人堂堂正正来一次厮杀,谁能更胜一筹呢?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马超武力值的巅峰期,在不久前他刚刚经历过了两场大战:潼关之战、葭萌关之战。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八九合打跑于禁,二十***败张郃,“战不数合”枪挑李通,又在渭水边与曹军第一猛将“虎痴”许褚恶斗三局,斗了个旗鼓相当。但随后两军混战,裸衣而战的许褚“臂中两箭”,马超却“直杀至壕边”。次日马超仍然引着数百骑“直临寨前,往来如飞”,而许褚则没了声息。可见这次战斗马超其实在场面上是占据上风的。
而在葭萌关之战中,马超又在“人马皆倦”的状态下与年近五旬的张飞进行了一场恶斗,连战三局,难分高下。但在战斗过程中,每局都是刘备“恐张飞有失”,主动鸣金收兵。在战斗过程中,马超始终全装贯束,张飞则摘去了头盔。从两人的发挥程度上来看,老张飞属于全力以赴,而马超则更显从容。
那么,关羽如果对战马超,会比张飞表现更好吗?恐怕不见得。
马超和关羽,单枪匹马,到底谁能赢?千百年来争论是喋喋不休。这二位也只在诸葛亮书信中比过。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专门写了封信给诸葛亮,问谁厉害,诸葛亮说:“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先把马超捧上天,再用黥布、彭越和张飞把马超定格在天上,然后对关羽说:你,比他们还厉害。
关羽的战力,史书都是通过具体战例来记载的,万军斩颜良五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颜良数万大军,横霸而立,关羽一人一马,杀进去,砍掉颜良,下马,枭了首,上马,回营,结束战斗。关羽是当时被三国同时公认的万人敌存在,后世供奉千年的神一般人物,真的很了不起了。
如果正面打,马超绝不会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如果摆好了架势干,关羽也不可能轻易干掉马超。
马超自己也说过:“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
魏晋以来,但猛将,必提关羽和张飞,关羽,已经成为后世勇猛的代名词了,这个位置,马超是望尘莫及的。
马超虽猛,但单枪匹马不是关羽的对手。
参考资料:百度词条~马超关羽
我是“草庐心语”,欢迎关注多交流。期待你的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