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一般都是儿女轮替照顾,这个对嫁出去的女儿公平吗?
不能说公平不公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平分的,而父母年老了,儿子和女儿也都理所当然的赡养他们,这不但是义务而且是责任,但各家有家的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父母年老之后,有时儿子就主动承担起了赡养的义务,他们认为"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她们没有分到父母的一点财产,父母也没有给她们照顾几日孩子,所以也就不让姐妹轮替照顾了,但姐妹总是过意不去,她们也会常常隔三差五地到父母这里来瞧瞧,随便也给兄弟捎些礼物或者给侄子侄女一些钱,有时还这里住上几天,虽说是来瞧父母的但和嫂子和弟妹家长里短的唠唠,说说笑笑,和和美美相处如初,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矛盾和过节。有的在城里工作的女儿,总是想把老人接去,而在农村住贯的老人就是不到城里去,没有办法,兄弟姐妹一商量,姐妹也乐意每月寄给兄弟一部分钱的,这也是一片孝心的表现。但也有个别的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兄弟姐妹闹矛盾的,兄弟认为姐妹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姐妹则认为她们从没有在父母手里得到任何财产,老人对待儿子偏心,并且父母的责任田也是儿子无偿耕种的,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结局是老死不相来往,甚至父母病故女儿也不来送最后一程,所以说对父母的赡养问题不但是社会问题也是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兄弟姐妹团结了,什么都好说,其乐融融,老人也感到幸福舒心,但如果兄弟姐妹发生了矛盾,有的对薄公堂,有的打的头破血流,但受罪的还是年老的父母,谁是谁非老人家从来不敢插嘴,因为此时的处境谁也不会给老人好脸色看,老人总是惴惴不安的,他(她)的心在默默地流血,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了,自已年老了不中用了,其结局让人心酸,所以劝天下做儿女的千万不要因为父母的赡养问题而发生矛盾,老人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老人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不这吃饱喝饱而已,别无它求,而我们小时父母是怎样对待的,缺一口饭就把我们饿死,老人的日子就像腊月的日历,过一天少一天了,让他们安度晚年才是我们作为儿女的一片孝心。
这种事不能用公平不公平来判断!关键看每个子女的想法!
如果大家都觉得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公平的!否则,怎么都觉得不公平!
还有一点,个人觉得父母老了,如果能自理,尽量让他们自己住,孩子们每天去看看比较好!大家都方便!
如果不能自理,建议固定的一个地方住,孩子们每天轮流伺候更好,让老人来回的搬感觉很不人道!
现在的农村的确存在很多儿女轮替照顾老人的情况,但作为儿子的我,依然想说,这对女儿很不公平。
我老家在湘南地区,在十几年前,我们那里的老人都是在自家住,由儿子媳妇供养和照顾,女儿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看下父母,不承担照顾的义务。当然,父母过世之后,家里的一切都是由儿子继承,哪怕老人留下巨额钱财,死了之后跟女儿毫无关系。虽说法律讲子女都平等拥有父母财产继承权,但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嫁出去的女子回来跟兄弟争财产的,这就是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吧。
而近几年,我们那里赡养老人的风俗改变了,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跟儿子同样照顾父母,这是义务作为子女的义务,可以理解,但是,老人的宅基地和家产还是给儿子,这就很不公平了。
以我老婆的外婆家为例,岳母共四姐弟,三女一男,外公外婆跟舅舅一起生活,没有分家。外公是退休工人,每个月有4000多的退休金,这在农村算很不错的收入了,所以平时家里的开支都是老人负责。舅舅一直在外打工,他的儿子也是父母帮他照看长大的。外公在县城分了套房子,也是写在舅舅的名下。几年前舅舅在老家修别墅,老人家把二十几万的积蓄全都给了他。两个老人都健康时,可以相互照应,岳父母平时只要给一点生活费就好,这都没什么问题。去年外婆生病住院花了两万多,舅舅以自己修房欠债没钱要求其他姐妹平摊医药费,遭到其他姐妹的反对,最后在吵吵嚷嚷中,舅舅出一半,其他姐妹承担一半这件事才结束。事后岳父非常不满,说外公每个月的退休工资都取出来补贴他儿子,生病了却让子女一起出钱太不公平。今年外婆去世,按当地习俗所有费用又是子女平摊,而在商量外公以后的照顾问题上又出现了分歧,舅舅以自己欠债为由要求大家轮流照顾。大家也都同意,商量着谁照顾外公谁就拿老人的退休金去日常开支,大病支出再平摊。哪知舅舅的儿子又不同意,他说:“退休金是爷爷的,怎么支配由爷爷自己作主,你们不能动他的钱”。然后又是几天的吵吵嚷嚷,最后的商量的结果是:由舅舅在家照顾外公,其他三姐妹每人每个月补贴舅舅700元误工费。看看,这是不是对女儿很不公平。
虽然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承担责任时想要儿女同样照顾,但有***好处时,却首先想到的是儿子,这不只是个别现象,而是几乎所有农村家庭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