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异乡的你会怀念哪些家常菜呢?
之前身在异地好多年,那是最怀念妈妈做的酸辣土豆丝,那时候一个人住几平方的地方,不能做饭,有时候想念了,就到外面买一份酸辣土豆丝,在家用电饭煲再煮一些稀饭,配着酸辣土豆丝,那叫一个香,好满足~
现在自己也有家了,经常会给家人做这份菜,家人孩子们也喜欢吃,分享一下简单的做法给大家,有喜欢这道菜的可以试试看哦
所需材料:土豆、干辣椒、青辣椒、葱、姜、蒜、盐、生抽、醋、糖
先将土豆削皮,洗干净后切薄片,再切成丝
用清水将切好的土豆丝泡一会,换两三次水,
将土豆丝里的淀粉冲洗掉,这样炒出来的土豆丝清脆不粘连
将葱切末、辣椒剪成小段、蒜切末、青辣椒切丝、姜切末备用
倒入洗干净的土豆丝
谢谢邀请,我是宇宙摸索的穿行者,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击关注,后续更加精彩。
我是一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一个异乡人,大学毕业顺其自然的来到了我不熟悉的城市江苏——徐州,转眼间自己来到这个城市已经六年了,在这里遇到了爱情,有了自己的宝宝,对这个城市也由原来的陌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虽然这里的美食并不比家乡的少,但是不管怎样,在我的脑海深处都会为自己家乡的美食留一处空间,它只容得下我家乡的美食,尤其是妈妈做的美食,我想每一个身处异乡的你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每当我想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风景,想念妈妈做的饭菜的时候,我都会私下里买一些食材凭着自己的记忆来做一些家乡菜,吃一口自己做的并不是很地道的家乡菜来一解思乡之愁。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两道自己家乡的名菜以及它们的简单做法,希望自己能够借着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可以一起回忆和体验一下自己的家乡之旅。
第一道菜绝对是东北的代表菜了,我想我不说大家都会猜的到——这就是著名的小鸡炖蘑菇了,这道菜我想每一个东北人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每当春节和重要节日的时候,这道菜是家里餐桌上必上的一道菜,这道菜的食材也是非常讲究的,里面的鸡必须是家里散养的大公鸡,蘑菇也必须是家乡山上长得榛蘑,这样做出来的这道菜才最为正宗,根据个人的喜好还可以加一些粉条(土豆粉的最为上佳),经过大火翻炒小火慢炖一段时间,一道上佳的小鸡炖蘑菇就成了,这道菜做法简单,吃着过瘾,小鸡炖蘑菇中的鸡肉鲜嫩近道,芳香可口,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常吃蘑菇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有强身健体等功效。
第二道菜也是一道家常菜,同时这道菜在哈尔滨吃才最为正宗,这道菜就是锅包肉了,一说起这道菜我口里的唾液都不自觉的分泌多了,这道菜的味道是酸甜口的,这道菜是由一百多年前的一代名厨郑兴文首创的。这道菜的创立也是在机缘巧合下促成的,郑兴文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没想到这样的改变使得哈尔滨成为了锅包肉的起源地。这道菜传统的名字应该叫做“锅爆肉”,后来经洋人衍化成了今天的“锅包肉”,我想估计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这道菜的食材需要注意的是里面的猪肉一道要用猪里脊肉,这样做出来的锅包肉才会外酥里嫩,轻轻地咬一口在嘴里吱吱作响,对于味觉别提是一种怎样的享受了。锅包肉流传到现在已经到第四代传人了,它目前已经不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美食了,也已然是一种文化,并以其自身经历见证着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以上这两道菜是我家乡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道名菜了,也是最为接地气的两道菜,它们不会靠着华丽的外表来征服你的视觉,而是靠它那淳朴丰富的内涵和味道来征服你的味蕾,这正如东北人的性格,它们淳朴实在,性格好爽,对人充满了热情。我想每一个身处外地的东北人都会和我一样,与其说想念自己的家乡,不如说是思念家乡的美食,想念家人团员,围桌在餐桌前的那种氛围吧,希望身处异乡朋友们能够记得自己的初心,无论你距离家乡有多么遥远,在外生活有多么的艰难,但是一道简单的家乡菜就会把你重新带回家乡的怀抱里,时刻的温暖着你。
回答楼主问题
首先,是笋
作为一个在北方长大的南方人(坐标首都,老家江苏),从小吃着家乡姑姑们邮寄过来的笋干,偶尔回去可以吃到后山自己挖的鲜笋,简直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儿了。
南方的竹林多,靠着竹林自然吃竹笋。又粗又状的冬笋,又细又嫩的春笋,清脆香甜的青笋,还有晾晒成干以后再吃的笋干,都是小饭的最爱。其实,说起来咱们中国吃笋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了,“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算起来至少有2500年了。家乡这边主要是种毛竹,春夏吃鲜笋,秋冬吃笋干,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笋子。
最喜欢吃的一道姑姑的拿手菜是红烧春笋。鲜笋去皮切成块,大火大油滚一下,配上提鲜的酱油,上桌以后,笋块在油光中显得特别有食欲。一口一块,嚼在嘴里,鲜嫩无比,这春天的破土而生的第一口鲜,就这么吃下去了,满心欢喜。后来,还吃了一次腌笃鲜,算是上海菜和苏帮菜的标志菜式之一了,春笋切厚片,加上自家腌制了一冬的鲜肉,小火炖出一锅浓白的汤汁,咸酥的肉和脆嫩的笋,凑在一起吃出了完美婚姻的味道。
生长于山野路边的平民野菜,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最传统的食物之一。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合二为一了,老家还保留着清明吃冷食的习惯,马兰头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能,自然是不二之选。马兰头的吃法不多,清明节回家的时候,就吃了三四次,基本都是切碎了凉拌或者清炒。印象最深的是香干马兰头,把香干切粒入锅煸炒,用盐糖调味,马兰头洗净切碎,与炒好的香干拌在一起,加入香油,就是一道特色菜,吃在嘴里有一种顺滑的感觉,味道也很奇特,就是标准的野菜味儿。姑姑说,因为是时令蔬菜,只此一季,过期不候,她们一般会把马兰头焯水拧干以后做成菜团,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不过也就是到夏天了,再想吃马兰头,只能等来年清明。
这个看起来颜色暗沉的鸡肉,吃起来酥软不烂、闻起来香气沁人。有一次回家乡跟着姑姑们去逛沙家浜,在小镇上看到老字号的卖店,招牌上飘舞着这个“爊”字,惭愧自己竟然不识字了。查了资料,这种爊的做法源于江苏的太仓,常熟离太仓不过几十公里,自然也传承了这份特殊的技艺,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专门的爊锅。相传当初唐伯虎还曾大赞这道爊鸡,被其香嫩鲜酥的肉质和芳香扑鼻的卤汁所征服了。大才子尚且如此,小耕这样馋嘴的吃货自然也无法幸免,成为了它的“裙下之臣”。爊鸡是寒冬腊月的腌制食物,先将鸡肉整只煮到半熟,再放入有老汤的爊锅中,加入祖传秘方文火焖煮八个小时,才能使得鸡皮看起来光滑锃亮,鸡肉不浓不淡,鲜美喷香。传说中的由四十种天然中药香料制成的秘料到底是什么,店家固然是不肯透露的,小耕只好一边吃着爊鸡胗,一边啃着爊鸡爪,悻悻而去了。奶奶说爊味儿的东西,吃多了会上瘾,让远行的游子,忘不了家乡,如此,我便也是不会忘了吧。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里有着“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语,但是也有“好男儿志在四方”“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壮志豪言,在出行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_a***_]背井离乡,步入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打拼生活,用来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于是“家乡”这个词就具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而“家常菜”更成为了每一个身处异乡的人聊以慰藉思乡情绪的最佳选择。
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家常菜当属简简单单的西红柿+青椒+茄子,这道菜可以说是个人从小吃到大的菜,三者完美融合之后和米饭拌合起来会起到超赞的搭配效果。
另外一个就是麻婆豆腐了,作为川菜中知名度极高的一道家常小菜,在少年时代物资并不充裕的时代豆腐被我们亲切的称之为“和尚肉”而麻婆豆腐凭借着麻辣鲜香的口感更是米饭的绝佳搭配。
身处西部地区的我在饮食习惯中也更偏向于川菜和湘菜体系,而虽然个人经常出门在外,还好自己还有一手非常不错的厨艺傍身,在想吃任何家常菜的时候都可以直接操刀完成。不知道各位大佬们,都有自己拿手的家常菜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家常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