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井和四眼井的区别?
四眼井,位于江苏省靖江市,它建造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比钟楼晚68年(在四眼井对面,建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建造它的是当时崇圣寺的一位叫“了凡”的和尚。四眼井的上方建有攒尖四方亭,既可为井口遮风挡雨,也增添了典雅效果,与钟楼相映生辉。此亭螭首为脊,雕有凤鸟、蝙蝠、二龙戏珠等吉祥物;四角高挑,井栏四周月形拱墙,透出江南园林的韵味。
龙眼井,现名清泉井,位于东平镇前进路中段。据当地群众传说,该井初挖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该处原是大石上一条凹坑,挖深至一米处,有一石眼,如龙眼大,水从中涌出,因而美其名为“龙眼井”。民国14年版《阳江志》载:“港东有龙眼井甚清洌,秋冬不涸,可供汲饮。建国后,东平镇人口日多,人们曾试图把井凿深,解决居民用水。结果,事与愿违,凿深后,井水并不增多,但一样清澈见底。故人们又称为“清泉井”。
龙眼井的醋,味美口感佳,可用于制作多种菜肴。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醋消肿,据现有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
四眼井为浙江省杭州市最为古老的水井,,昔日街民皆以此井为生,井深约3公尺、径约2公尺,井口有石板覆盖,仅留四个圆形的取水口,因而得名。是老杭州们都知晓的景点之一,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二月二,龙抬头,除了吃面和剃头,你还知道有哪些风俗吗?
二月二,龙抬头,除了吃面条和剃头,我们这里还有吃豆豆,吃搅团的习俗。春雷惊破神龙梦,甘霖飞飘润九洲。吃豆豆是祈望有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浸润万物。春雨贵如油。搅团也叫无头面,吃搅团是祈望今年的收成绵延不尽,够搅用。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