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有什么特色小吃?
1、一六镇阿木饭店的“香芋焖鸭”
2、鸵鸟寨的“千年土窑鸡”
3、白云天园林宾馆的“盐焗叉尾”
4、乳源小岛饭店的“白切石头猪”
石头猪,按当地村民的说法可谓“金贵”的代名词。坊间传说有三个版本道出石头猪的前世今生:一是虽被圈养,可在石圈里整天左蹦右跳,活动量过大,个儿像石头长不大;二是一窝猪里最弱小的那头猪、母猪因山民缺乏饲料喂养而猪奶不足,造成那弱势猪像石头不长个;三是节俭的山民只用谷糠野菜饲养而非那些速效饲料,总有头小猪抢不到吃的,一直像石头长不大。
5、白云天园林宾馆的“脆皮烧肉”
6、必背镇过山瑶之家的“瑶山腊肉炒石韭”
洲心烧肉由来?
洲心烧肉是清远的一个特色美食,自清代以来,洲心烧肉就因酥嫩香脆而闻名遐迩。到清远探寻美食之旅,洲心烧肉是一道不可错过的“草根乡味”。直到今天,正宗洲心烧肉还是在农家的私家土窑里烧制出来的,而且“正品”露天放置一天,依然皮脆肉香,用烧肉骨熬粥,更是一绝。
洲心是清远清城区东部数公里外的一处河滩小镇,毗邻北江,稻田肥美,是清远近郊的“鱼米之乡”。烧肉传统烧制手艺流传至今已有200余年,至今镇上还保留有何氏、梁氏等烧制猪肉世家。
洲心烧肉的烧制程序200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每天凌晨,选肉质上等的生猪宰杀,起梅肉、剔骨、撒盐、撑起、刷蜜糖、贴纸、下炉……从烧炉到出炉,一头烧猪起码耗时约3个小时。
“一般的酒店和烧腊档都是明炉烧烤,用的是电,但古法炮制用的是火窑和柴烧猪。”洲心镇一位烧猪世家的后人透露,他家的火窑十分厚实,像间小屋子那么大,上面有起重用的滑轮吊钩,暗炉可“装”下一头数百斤重的猪。
大厨巧妙运用祖辈流传下来的秘笈,使烧肉的色泽金黄而内里不焦。原来洲心的师傅在烤光猪时,会把一叠薄薄的白纸沾湿,一张张小心翼翼地贴在猪的***、肚皮等位置,提前保护好这些细嫩的部位。经过摸索,师傅还发现春天的猪皮薄、冬天的猪皮厚,需根据不同季节来调整炉火的温度。
赣南传统手艺是什么?
01铁 匠
铁匠是一门很难学精的手艺,抡锤要准就不容易,何况还有淬火的真功夫呢。
02篾 匠
做蔑匠手艺的赣南客家人挺多。地处山区,竹子多,原料充足,生意不错。
03裁 缝
人们要穿衣,就需要裁缝手艺人。有了缝纫机后,比纯手工缝制好多了,快多了。从旧社会到解放后的七十年代初,仍有许多乡村,裁缝是挑着工具***的。烫布料的烫斗只能烧炭火加热,很多人没见过的。
04理 发
剃头(现在叫理发)手艺不可能消亡。因为人嘛,什么时候都还需要剃头或叫理发吧。
四五十年前,乡村理发是分家庭、按人头包年或包月,师傅定时走村串乡***。后来发展有了理发室。再后来又有了发廊,兴起做发型来了,尤其是女人更讲究。
05泥 匠
泥水匠,也叫泥工,人们生活少不得他。他们很忙,几乎想休息一二天都难。辛苦是辛苦,但收入还是较实惠的。
6木 匠
木匠分小木、大木。大木指的是建筑房屋的木工。小木一般是制做家具的木匠,精细一些。
07做豆腐
中国人大多数人爱吃豆腐。做豆腐的手艺据说相传千年了。那可是每天都半夜起早,抡在天亮前完成去卖。挺辛苦。
8洗磨石匠
用石磨的家庭本来就少得很,洗磨石匠就更难见了。
09阉 鸡
阉鸡手艺多见于山乡圩场。
10修表、锁、伞、单车
修钟表是很多人羡慕的手艺,几手较大一点的圩场都有。
11钣金工匠
钣金工匠,很吃香,技术也较难学。不仅要敲打,还要补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