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之都?
中国共有四个城市获得这一称号。分别是成都市(2010),顺德区(2014),澳门特别行政区(2017)和扬州市(2019)。“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项目创意城市网络(UCCN)成员城市中其中一类城市的称号。该组织共授予7类称号,包括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媒体艺术、电影、设计、美食、文学和音乐。2020年共有36个城市获此称号。
东山岛的头水紫菜出了!好吃吗?你有做过几种做法?
紫菜本身就自带鲜味,我们川菜一般都是用的干紫菜,内陆地区没有办法。做紫菜汤、蒸紫菜卷、做紫菜馅料等等我们川菜做紫菜没有多少做法,也就是100来个吧…炖、煮、煎、炸、卷、蒸、拌、烧、煨、焖等等唉…学艺不精给师傅丢脸呀!
东山岛有一个古老而富美的村子,她坐落在山海之间,却因为一种叫紫菜的海产而出名。如果这个村的紫菜认第二的话,那没有哪个村子敢叫第一了。她就是“紫菜之乡”亲营村。东山岛80%的紫菜出自这里,也是公认的“紫菜第一村”。
东山岛第一次长成的紫菜,头次***割,叫头水紫菜,大概在每年11~12月份收割,最早的一批在10月末。以后的依次叫二水,三水,四水。头水紫菜的产量低,是紫菜中的极品,食用口感最佳。口感之鲜之嫩比起深海的海鲜有过之无不及,又有着海鲜所不能媲美的爽脆与嫩滑口感,当然好吃了。
紫菜肉丝炒冬粉:不仅清香开胃,也适合当宵夜及便当料理,就算加热过味道也不会变,可视加热情况决定冬粉软硬度,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食材】
冬粉1把、紫菜适量、肉丝少量
虾米1匙、金针菇适量
【调味料】
【制作步骤】
东山岛头水紫菜的最大特点:
❶深海紫菜,外海养殖,***用全浮动筏式养殖,有别于其 他地区滩涂养殖,这是和福建霞浦等地方紫菜的最大区别;❷生长于乌礁湾外部海域没 有污染,海水清澈,盐度适宜,洋流运动适合紫菜生长,天然纯净,免洗即食。
下面👇教大家挑选真正好的紫菜
❶看宽度:2—5毫米之间
❷看色泽:黝黑发亮
❸看长度:5—9厘米之间
❹闻味道:清新海味
家长说小孩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上初中之后成绩差了,说是老师教差了,你怎么看?
记得刚工作不久,家长对我唯一的投诉,就是因为学生成绩的下降。
那年,我刚刚接手了三年级一个班,非常用心地教,仔仔细细地批作业,真可谓尽心尽力了。但期中考试的时候,孩子们的语文竟然没有一个靠一百分的,大部分同学在80、90之间。这让家长很难接受,于是纷纷找校长诉苦,说他们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考双百的,一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是直线下降!校长说:这个了解一下,教你孩子双百的老师在教另一个班,看看她的成绩吧,比这个老师还低五分。家长目瞪口呆,校长说:你们没看到三年级的试题和二年级有什么不同吗?家长一脸茫然。“有了作文,有作文基本就消灭一百分了。”校长接着说。家长恍然大悟。
感谢我的校长,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拿我耍威风,而是耐心的给他们解释!
小孩在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到了初中成绩差了。就说教师教的不好,这一点缺少依据。
诚然教师的的工作态度和授课水平会影响到成绩。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以前也不相信这一点,总认为好孩子在那里都是好孩子,是金子早晚要发光。但多年的观察我知道,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班级管理确实存在差距的。
但我觉得,拿小学的成绩和初中的成绩比,拿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比,还是有点不着调的感觉。
拿小学和初中的老师比,其荒谬的程度不亚于拿玉米和麦子相比较,虽然都是粮食,但差别很大。孩子年龄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也相同,教材内容不同,学科也不同,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会相同,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的教法比较活泼,课堂上会有大量的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而初中教师的教法比较务实,讲解为主,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原则。两者的教法截然不同。根本不能比较。
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成绩变差,不一定是教师的事情,进入初中,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孩子的进入青春期,心理波动也比较大,不再是单纯的只知道学习的小孩,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原因。并不单纯是老师的事情。
想起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进入小学以后,顽劣异常,上课不听讲,下课胡打闹,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找到老师,对老师说:我们家孩子自打上小学以来变坏了,在幼儿园的时候,聪明又活泼,老师都说好。正好这位教师的对象在她提到的幼儿园,回家一问,这位教师对象说:他谁呀,没想着有这么个孩子!
孔子说: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聪明的家长,对于过去的事情不会总是挂在嘴上,而是面对现在,努力进取。
我带过很多的初中生,一般家长来咨询的时候,我都会问一下孩子小学的情况。大部分家长都会反映“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大体上,小学成绩在95以上的孩子占很大比例。那为什么上了初中之后成绩就一落千丈呢?
这里面不排除有老师教得差的原因。我家附近这里的公立学校,一方面生源质量一般,一方面教师水平也一般。除了少部分喜欢学习,家长监督比较到位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相当于混日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很容易被影响到,变得不爱学习。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身边的同学每天聊天的谈资都是游戏,玩手机,那么孩子能够静心下来学习的机会不大。
1、小学内容比较浅,范围也窄很多。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内容加深了,同样的时间完成超过一倍的任务,自然很多孩子无法适应过来。
2、小学阶段,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强力监督下学习。到了初中阶段,进去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愿意顺从父母,容易形成反抗情绪。这种对抗,导致孩子学习状态变差。
小学成绩很好,上初中之后成绩变差,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但是否是家长所说的“老师把学生教差了”呢?
先讲一个例子,三水三心刚工作不久的时候,一个学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听写默写,基本上三次都不能过关,单元检测,也就60多分。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的拼音,完全不过关,总是要把“qiu”写成“qiou”,更不用说什么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音之类了。我多次给他单独辅导,但效果甚微。后来,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家长第一句话“老师,我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的!”
我知道,这句话背后,隐含着的意思——小学成绩很好,不就是中学老师教得不好吗?但我也有办法啊——马上把其他同学的试卷拿出来,“你看,这是那些小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试卷!”
作为老师,面对这种质疑,首先就要把对方的嘴堵上,否则,他就会一直潜滋暗长,把责任推给老师。
等他无话可说的时候,我从开始给他分析,中小学的差别——
一是教学方法的差别。
小学,老师把基础知识反复掰碎,喂到学生嘴里,而大部分试题,是学生反复练习的,就连作文,老师也会在考试之前,教学生背上几篇文章,什么写人的、记事的,所以,每次考试,考个80、90分,就很平常。但事实上,对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试卷只有100分!
而到了中学,被动式的学习必须转化成主动学习,老师不可能给你掰碎嚼烂——关键是也掰不碎、嚼不烂,内容太多,考法太多了。所以,小学重知识,中学开始重能力。
二是深度和广度的差别。
小学整体内容都很浅易,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并且,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老师反复讲过的课文。而到了中学,阅读都是课外的——茫茫的文海,老师怎么可能给你提前讲到呢?比如,几乎所有的阅读中,都有一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启示)。这考的是多角度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