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的历史是什么?
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蜀国,秦汉时期初现端倪,汉晋时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为其特点。唐宋时期的古典川菜进一步发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开封和临安,以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风味特色而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川菜作为一个独立的菜系在两宋时期形成。
明清时期,川菜进一步发展,直至民国时期,近代川菜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特点,并发展成为中国菜的第一菜系。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
陆游诗词里的美食有哪些?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的陆游大诗人有些另一个不为人熟知的身份,那就是:大美食家,简称“吃货”,据后人统计,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经常作诗记录他亲自下厨以款待亲友之趣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饭罢戏示邻曲》中记有,“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煎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工浅,扪腹便便已有余。”便是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骄傲,认为味道哦可以同神仙想用的食物相媲美。
《山居食每不肉戏作》中:“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中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做甜羹,吃得宾主尽欢。
《洞庭春色》中记录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这“玉脍”就是指隋炀帝誉为定南佳味的金齑玉脍,也就是以霜后的白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脍是指切成薄片的鱼片,齑就是指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是吴地名菜。
《初归杂咏》中他写道:“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其中蓬蒿即茼蒿。
《夜食炒栗有感》中记载道:“齿根浮动叹吾哀,山栗炮燔疗夜饥。”炒栗子,是很多人喜欢吃的解馋解闷的食物,陆游呢,半夜肚子饿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幕“在某个深秋或者寒冬的深夜,用热锅爆炒山栗子或者是用山灰煨熟山栗子,待它煨熟爆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于是一阵阵的栗子熟了的清香钻入鼻子中。可以想象到一个饥肠辘辘的陆游,拿着烫手的栗子塞到嘴里,如果不是对栗子爱的深沉,他也写不出这样的真挚情感吧。
你好,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陆游关于美食的诗有以下几首。
第一首
食粥
宋 · 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第二首
甜羹
宋 · 陆游
你好 我是阿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陆放翁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他也是一位资深“吃货”!
一首《蔬食戏书》便将他吃货气质暴露无遗。诗曰:“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
我们知道陆游曾在成都宦游了很多年,但却未必知道,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在春天他最青睐春卷!诗曰:“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饭罢碾茶戏书》)陆游这里讲的“小饼”即春饼,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春卷”,这是成都冬春季节最具风味特色,也最富诗情画意的传统小吃。
陆游诗曰:“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讲的是他看到成都人立春时节踏青赏花,喜食春卷,这一历久不衰的时令食俗。可以想象,对成都美食向来没有抵抗力的陆游,自然也是没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