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吃饭用方言怎么说?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你是哪里人?
各位朋友,晚上好!在我们美丽四川,我们管吃饭叫“吃莽莽(发音一声)”;管吃肉叫做“吃嘎嘎”[呲牙][呲牙][呲牙]给大家发几张经典家常川菜的图片吧。四川欢迎您!
大家猜猜我是哪里人,吃饭用我们老家话怎么说
1:吃饭了,听见没,叫你呢,赶紧的杀冷的快点,1:哎呀妈呀这家造的,2:哎呀妈呀老好吃了,都吃顶脖了,直打嗝,没出息真磕碜呀
嘻嘻大家猜出来了吗
我的家乡看到来人,首先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饭吗”?这都是开口语,表示问候的一句客气话,我们农村的地方土话就说:“您切了饭吗”!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地方语言!
方言总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一个省不同的地方说出来的话也都会不一样。
我听不懂,但又不能不懂装懂,只能一脸懵逼的样子。
那时才深深感觉普通话的重要性。
不过,好像“吃饭”二字总是能让人们比较容易的揣摩出来,即便一时没领会,加一个往嘴里扒饭的动作就了然了。
我们这儿把吃饭🍚用方言说,为“恰饭”;
问吃什么菜?为“恰希哩菜哦”;
全国各地的方言有没有消失的危机?你们那的90后、00后、10后还会讲本地方言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数量众多,千差万别,很多方言之间难以互相沟通交流,而且每个方言使用人数也是天壤之别,使用人数少的方言消失的概率会很大。另外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对方言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种方言(语言)是生命力比较旺盛,影响比较大的:
1.东北话。相信每一个听过东北话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东北话自带的幽默和热情,不知不觉,就被它带走了,很容易上头的一门方言。
2.粤语。由于粤语歌,***剧在全国风靡一时,带火了学粤语的热潮,但粤语并不是那么容易上口,在海外的华人社区广泛地存在使用粤语交流的情况。
3.四川话(重庆话)。说起来像川菜一样***,听起来像川菜一样过瘾,随着勤劳的川军全国各地跑,这地道的川味普通话随着川菜一起上头了[呲牙]
4.潮汕话和闽南语。都知道这块地方的人善于经商,因此有他们的地方潮汕话和闽南语就可以落地生根,而且因为保留传统比较多,所以在保护自己的方言这方面也是非常积极。
本人甘肃泾川人,秦陇交界地带,说的是关中方言,和咸阳话基本一样,和西安话有些词有差异,但是不影响正常交流,完全可以沟通,我们当地人都感觉我们方言和普通话很接近,只是音调不同而已,所以我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老师都是用方言的,普通话不知道怎么学会的,小孩子百分百都会说我们的方言。我老婆广东中山人,讲粤语沙田话,近似顺德话,而且他们本地人以会说粤语而骄傲,小孩子在家里也是教说白话的,而且他们对于学校老师只教普通话而不用白话授课颇有微词,可以说在珠三角,粤语的地位还是很强势的,不过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深入,未来到底怎么样还是未知!我和老婆商量先教小孩子两地的方言,因为普通话在学校自然有老师来教,而且有那个环境,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
方言作为乡愁的一种载体,记录了我们从哪里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以后生活在城市中的后辈们更应该会说方言,因为这可能是他们能还能记起的唯一的乡愁[酷拽]
主要是现在媒体太发达了,普通话太普及了,所以显得家乡方言不那么重要了。尽管如此,方言的消失还不太可能,主要是人们使用的频率少了,显得说方言的人不多了,但家乡毕竟还有老人,他们主要用的还是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