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本书适合一个孤独又享受孤独的人看?
推荐:解忧杂货店
如果迷茫或困惑时该怎么办?如果有这样一家杂货店,能贩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好了。
东野圭吾就是把这样天真的想法写成了一本小书。和他的经典作《白夜行》给人留下的悲沉印象不同,这本书让读者得以窥见他内心温柔的一面。
三个小偷在逃跑的时候,躲进了一个破旧的,有神秘力量的杂货店,意外发现了投递进来的求助信件。
三人相互妥协之后决定为求助人做出解答,同时也发现了杂货店能够连接过去,他们收到的求助信件都是来自三十多年前。
他们在解答别人的困惑的时候,救赎着别人的人生,不知不觉也在救赎着自己的人生。
解的虽然是别人的忧愁,但在无形中填补了我们内心的破洞。
强烈推荐《枕草子》,有很多不同的译本,推荐周作人译本。
《枕草子》是1000多年前日本女官清少纳言写的随笔集。记录了她在宫中的所见所感。作者关注的是琐碎日常:日色的变化、子规的啼声、衣饰的颜色……她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这是很有意思的”。作者是很有意思的人,写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文字。
为什么推荐这一本呢。
因为它能让人静下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以开篇《四时的情趣》为例,这一篇也是最有名的: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的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有意思。“
这样的文字,如果不是孤独的人,不是静得下来的人,是读不进去的。因为它无关功利,只有审美功能。
你能够感觉到作者的五感是打开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每一种感官都像是无形的触须,伸展在当下的时空中,像一个高超的捕手,准确地捕捉到事物瞬间的美。像是文艺片里特写的慢镜头,呈现出事物最细微的纹理。
这样的文字,在深秋的夜晚,窝在沙发里,腰后垫着软软的抱枕,身上盖着薄薄的一张毯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阅读,是很不错的体验。
有本书适合一个人孤独时看,那就是《道德经》!
这本书既能解闷,解愁,还能释疑。
我记得在我最无聊,最孤独时看到了这本书。在逐字逐句的阅读中,既增长了文字的修养,更增加了独处的乐趣,还有处世的哲理,世间万物消长的智慧!
我以为熟读此书,参悟其理后,人无论身处闹市,还是独处深山,都能泰然自若。孤独寂寞都能远离,烦恼忧虑都能淡去。
这只是我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你本人或者身边有没有人经历过匪夷所思的事?
分享一下以前在长江上当船员的亲身经历,具体是2005还是06年不是很清楚了,当时是冬天,大学毕业分到长江海外的维多利***轮上实习,后来工作,我们船停靠在重庆唐家沱码头修整,我闲的无聊,去找大学同学去玩,他们船也停在唐家沱码头,不过有点距离,走过去需要一个小时,时间正好是下午五点多,天都快黑了,江边风大有点冷。唐家沱码头是长江上的一个洄水之地,一般上游有人淹死了,就会来唐家沱打捞尸体,这个地方有点邪门。本来在我船头上就可以看到我同学游轮的桅杆,但是我走了一个小时,居然没有看到他们船,继续又走了一个小时,竟然回到了刚才到过的地方,一个乱坟岗,我当时傻了,不是迷路了,是我走不出去了,一直在一个重复的路上绕圈圈,还回不去,本人地理知识非常好,方位感也超级强,从来不相信自己会迷路,更不要说在江边上了,当时努力尝试了,进也是回到一块乱坟岗前,退也是回到一块乱坟岗前,进退都是走不出那个圈,走了三个多小时还在绕圈圈,吓得衣服全部湿透了,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进了鬼打湾,我索性不敢乱走了,就站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老人,我也不知道他是人是鬼,问他怎么走出去,他指了个方向,我啥也不想,头也不回就奔跑过去,五分钟不到我就回到自己熟悉的路上,一路狂奔回了自己游轮的宿舍。现在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