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潜规则被曝光,点外卖真的便宜吗?
近年来,外卖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需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倍加喜爱。由此外卖行业也日益走俏,但是价格更是高的让人不可思议。
近日,央视财经揭露了外卖行业的“潜规则”,竟然是先提价,再用红包降价!有的比门店价还贵一倍!看到这,也许有人就会认为,线上贵一点能理解,毕竟还有成本费、配送费以及平台抽成费。
但平日里外卖平台喊的所谓便宜实惠去哪了呢?相反而是用一种 “障眼法”来造成“太实惠、太划算”的***象。例如红包返现、首单立减、优惠满减等手段。在被曝光后,我们看到了真相。
有相关媒体通过比对,发现不少外卖线上价格往往要比线下贵20%左右。例如在北京房山某“香河肉饼”店,店铺老板表示,因为外卖平台要扣20%,所以线上销售只能涨价,但线下价格保持不变。线下卖10元的饼,线上卖12元。有时候会打折涨不了20%,但多少肯定会涨一点。
而店铺线上加价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现在外卖平台都要收店铺流水20%的佣金,店铺为了收支平衡,线上外卖只能涨价。不只是百度外卖,每个外卖平台都这样。
通过调查,在一家餐厅的馋嘴牛蛙,店里吃是48元,外卖标价却要68元。而这家店的套餐,扣掉各种"满减"优惠之后,平均每份30元。而在实体店内,所有套餐都是15元一份。
说起做外卖这一年,琢磨最多的手机应用就是外卖了,有感谢亦有遗憾。
漂泊十几载回乡后无所事事,是外卖平台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年下来,忙忙碌碌,没赚钱也没亏钱,但学习了很多东西,渡过了充实而又满满希望的一年。
遗憾是年后可能无法撑下去,有自己七分的失误,也有代理商三分的自作聪明。首先自己经营方式及菜品选品受自身思维结构影响,可能无太大改进,其次一个十八流小县城,满大街老头老太太,真正点餐的每天也就三两百人,集中在网吧、酒店,而平台隔三差五找一两个商家搞大额满减促销,有限的***被吸到最便宜的活动商家,可他们撑不几日,亏到感觉疼的时候,代理商又找其他商家继续这样的操作,如果是大城市大流量的地方可以先树标杆商家,可以随便怎么玩,可这不上线的小县城这么玩严重破坏了商家平等竞争的环境,也让消费者养成上平台就是找廉价,完全不理品质和服务,同时也奉劝消费者,请尊重价格,因为价格一定跟质量成正比的,即想质量又想廉价那是想玩命!试问平台能否从食材、卫生等把店铺分级、价格分级,(比如平台指定供应商釆购,然后给店铺贴上等级标志),差异化处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放第一位,而非食材来路不明、各种添加剂混合的廉价美味!日子久了,是疮总要出头,不知道平台故意支持的大额满减所制造的外卖很火的***象在小城市还能走多远!
现在点外卖的话,确实比之前的外卖贵了,,而且加上打包费和配送费之类,会比直接在店里面吃贵不少呢。不过这是不知道一些红包券的存在,其实大多数都不太知道的。
我也是前段时间才知道的有这种隐藏的红包券,通过一些其他的正规的平台可以领到,就像我关注的公众号 外卖小状元,就是可以每天都免费领到红包券的,领了券以后再去下单,真的会便宜很多,我还领过52块的红包呢。
这样算下来,点外卖确实也就变得便宜了
这里说的是普遍存在的“原价虚高”的问题。即餐厅在外卖平台销售的菜品价格要高于店内堂吃的价格。从餐厅角度来说,外卖平台上竞争激烈,尤其是活动,很多餐厅都陷入“活动小单量小”的死循环,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很多店就大幅提高菜品价格,然后再做力度很大的满减活动,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举个例子,一个炒饭店的炒饭一份店里18,网上卖29,满减活动25-10,如果要点这份炒饭除运费要付19,比在店内吃还贵,久而久之对消费者用是一个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