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有什么习俗?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着白石崇拜习俗,户户羌寨庄房都供奉白石。羌笛传自远古,各种歌舞欢快 多情,羌族服饰有独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节日有羌历年、祭山会、牛王会,***活动有跳莎朗舞、爬天杆、 射兽馍、放索套。其它如挑花刺绣、云云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风情。羌族地区盛产花 椒,“茂椒”至今仍是烹好川菜的重要调味品。
1、饮食 羌族饮食丰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麦、青稞,辅以荞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传统的饮食有搅团、玉米蒸蒸、“金裹银”或“银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猪膘肉。人们普遍吸兰花烟,还喜欢饮咂酒、“玉米蒸蒸酒”和蜂蜜酒。
2、服饰 羌族服饰朴素美观,风格独特。各地略有差异。其中,汶川县的龙溪、绵虒、雁门,理县的蒲溪,茂县的赤不苏、黑虎、三龙、渭门,北川县的青片,松潘县的镇坪等地服饰具有代表性。 头饰,男女包头帕。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
3、建筑 羌族多数在向阳、背风,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半山或河谷地带筑屋造房,由几户或几十户形成自然村寨。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 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汉代称“邛笼”。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 碉房也叫“庄房”,为居住用房。呈方形,一般分三层(也有两层和四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
4、婚姻 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5、民间工艺 羌族民间工艺别具一格,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不需图稿,信手绘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绣成绚丽多彩的成品。 题材取自世间万物,用挑、扎、绣、勾、纳、提、拼、扣、纤等多种针法,单用或混用,绣于头帕、衣服、腰带、裹肚、围腰、鞋袜、香包等局部地方,美观漂亮而耐用。
北京有哪些正宗的湘菜馆?
在湖南上了四年的大学,毕业后除了怀念曾经的大学生活,更多的就是湖南的好吃的了!
一直觉得湘菜的辣和川菜不同,川菜是吃完之后嘴里的麻和辣,而湘菜,是从内到外的辣,通往身心的辣。以前的一个湖南本地同学跟我说,看一家湖南菜馆好不好吃,一定要看他们家的辣椒炒肉,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乾坤的菜,然而越是简单就越是体现技术。以至于我现在每到一家湘菜馆,必点辣椒炒肉。下面就推荐几家北京人气比较高的几家湘菜馆吧。
1.翠清酒家(朝内小街店)
翠清酒家朝阳门店位于朝内北小街,是一幢紧邻东四五条胡同的独栋中式三层楼,由整幢三层高的古式四角老屋翻新而成。
餐厅布置松弛有度,紧凑但不显拥挤,细节处更是精致讲究。整体装修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典雅韵味,厅堂以白色为基调,配以仿清大花瓶、水墨字画、古代灯笼,一派古香古色。
“臭桂鱼”,卖点在“臭”字上,不同于常吃的鱼,餐厅在著名的徽菜臭桂鱼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家独特的秘方,大厨经过精心制作,做出的臭桂鱼有着一股香臭异味,吃口肉质纤维紧密,像淡味咸鱼,香香的,辣辣的,经过牙床磨碾,非但无臭,反而鲜香无比,越发滋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