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菜名言?
麻辣香醇,回味无穷。
品味独特,引领食尚。
舌头带你游西南。
一道好菜,马帮归来。
川菜食尚,旺池领航。
千年旺池美,壹品川菜香。
走马踏四方,川肴聚旺池。
千年古道,西南川香。
香飘古道远,马帮旺池盼。
舌尖上的西南风味。
成都的“姑姑筵”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宴席?
***临的姑姑筵
红狼
可怜我六十年读书,还是当厨子;
能做得廿二省味道,也要些工夫。
这是成都南门外陕西街老成都公菜馆 (姑姑筵)堂前的一副对联,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厨子对自己的身世与心境所发出的感叹,有感伤、无奈,有***、自勉。正如联中所言“读书六十年”,此厨子非一般厨子,而是读书人出身。他就是姑姑筵的创始人兼掌勺人***临。
***临
***临(1873-1941),又名黄循,出生于双流县华阳镇(现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名门世家。关于***临其人,《双流县志》中有一份很短的小传:“(***临)善烹调,常与徐氏门徒,同窗好友,诗酒酬酢。每遇珍馐美味,必探本溯源,亲自入厨,时日一久,遂成美食家,烹调手。”所谓“徐氏”,是指***临的老师徐炯。徐炯也是华阳人,乃成都“五老七贤”之一。***临少年时师从徐炯,后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
师出名门,***临练得一身才艺,喜诗文,擅对联,工书法,更喜欢厨艺。后中秀才,出钱买了个员外郎身份,供职光禄寺三年。因受慈禧太后赏识,赏以四品顶戴,故有“御厨”之称。
姑姑筵,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前的筵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的八大碗,九斗碗这一类的传统筵席。因为当时都是当地妇女在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互相搭手,一起完成的桌席美食,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故称姑姑筵。
姑姑筵是成都的一家特色筵席,如今应该叫“姑姑筵文化餐室”,坐落于杜甫草堂旁边,周边景色比较不错。姑姑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里面的菜是不零卖的,只包办筵席。
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会什么这个筵席会取“姑姑筵”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说起姑姑筵的渊源,最早要追溯到民国时期。清末民国,四川当地有一个人叫***临,十分热爱美食。他早年曾做过官,后来任期满了之后回到自己家乡开始专心于美食与烹饪,开来一家餐馆,挂出“姑姑筵”的招牌。
在四川话里,办“姑姑筵”其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群小孩子用玩具小炊具一起玩烹饪游戏。可以看出,“姑姑筵”的创始人童心未泯,或者说,一直都在坚持着自己年少时纯真的理想和爱好。他还专门为自己的姑姑筵写了一副对联,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海参,供你们老爷太太;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轰轰烈烈闹一阵,落得点残汤剩饭,养活我大人娃娃”,极富成都本土风味。
姑姑筵的风格是偏向于家常特色的,餐馆里除了聘请一两个名厨外,其他在后厨工作的全都是他自家的姑嫂。名厨与家厨相结合,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别具一格的风味。姑姑筵里的经典菜肴有烧牛头、坛子肉、香花鸡丝、酸辣鱿鱼等,还能在这里见到许多家常风味的泡菜。
除了菜品别具一格外,姑姑筵的经营方式也很有特色。听说姑姑筵每天只办理三四桌,在大多数时间里都需要提前预定。所以姑姑筵的经营特点是小而精,会根据参加筵席的每个客人的饮食喜好和忌口来拟定菜单和菜肴做法,十分贴心。
Cola
“男子难抵“美食诱惑” 租车到桂林偷350斤腊肉解馋”,桂林腊肉腊肠那么好吃吗?
“佛跳墙”——古代有高僧因为它的诱惑,不顾仪态、***入内品尝,丢掉修行,七戒八戒也不管了,堕入轮回也不顾。
这是古代吃货的故事。现在发生了现代版的“佛跳墙”,就是这个不惜租车偷腊肉的吃货罪犯。
为啥说他是罪犯呢?他偷了三百多斤的腊肉,折合人民币好几万呢。当然最后他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罚款4000,判六个月。
这可真应了那句话——
“为嘴生、为嘴死,为嘴忙活一辈子”。
所以永远也不要低估一颗吃货的心。
然而桂林腊肉真的有那么好吃吗?以至于“偶尔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这样念念不忘了”吗(抱歉,王菲的那首歌我忘词了)。
桂林腊肉的确有这么好吃,尤其是配上芹菜、指天椒、蒜苗之后,简直好吃到要把自己的舌头一同吞下。
腊肉,顾名思义是在腊月晾晒的。北方可能更早一点,大概农历进十月开始就可以晾晒了。
这则新闻的重点是,这名男子偷的是腊肉,而不是一般的钱财,所以格外引人注意。
350斤腊肉的价值近1万元,最后该名男子被抓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主动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9095元,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最终,这名男子还是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因犯***罪,被***判处***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
桂林的腊肉真的这么好吃吗?
这名男子首先是因为桂林腊肉的美味好吃才会心生***之心。
这名男子到桂林龙胜旅游,在一家饭店吃到烟熏腊肉,觉得特别好吃,而且这家店的腊肉就挂在二楼的阳台上,所以这名男子就心生***之心,租车过来偷腊肉、腊肠、腊猪脸、腊猪脚。
桂林的腊肉,是以新鲜带皮的五花肉,用盐、黑胡椒、丁香、香叶、茴香等香料腌渍,再经风干或熏制而成。桂林腊肉营养丰富,吃完唇齿留香,回味无常,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紧实不粘牙,好吃到爆!
腊肉配着桂林的竹笋或者辣椒一起爆炒,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受得了此等美味。
桂林的烟熏腊肉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年货之一
在桂林,没有一家人不会做腊肉的,可以说无论市区还是农村,到了秋冬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腊肉。最基本的就是腊猪肉,也有腊香肠、腊猪脚、腊猪头,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每一样都非常的好吃。
一直到现在,桂林都有着过年烟熏腊肉,年菜吃腊肉的传统习惯,尤其是老一辈人,对于腊肉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某种意义上,腊肉似乎成了过年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