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哪些素食馆吗?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我们,山珍海味、油炸小吃、川菜、麻辣火锅等各种重口味肯定腻了。下面我来介绍这一家素食馆—耕云汇生活馆,位于五店市内,个人是觉得还不错。
第一次来到五店市,闽南特有的红砖厝。在尽头处看到这家店。走过小小的窄门,店里的摆设很精致,古色古香的牌匾,散发着淡淡檀香味道。座位比较特别,和平时吃饭餐馆不同,是一字排开的。点完餐,穿着汉服的服务员端着一道道美食。菜品装扮很精致,食物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少油少盐,保留最初的味道,我很喜欢清淡的食物,表示很爱。餐前可以先吃些时令的新鲜水果和坚果,有饱腹感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会发胖。花生大米汁是店里的特色。
我最爱的是雪莲子银耳羹,服务员介绍雪莲子是经过小火慢炖十多个钟头,入口不会很烂依旧Q弹有嚼劲。银耳号称平价版的燕窝,这一碗下去满满的胶原蛋白,深受爱美女生们的追捧。
还有另一道是私房拌面+菌菇汤,喜欢辣的朋友可以再加一些店里特制的辣酱。把面反复搅拌均匀,酸酸辣辣的口感让幸福感爆棚。菌菇汤很清淡,和拌面的酸辣搭配在一起简直就是完美。还有一些手工糕点黑粿、红糖馒头、九层糕、紫薯等等。
每天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来点小清新食物真是很不错的选择。店里还有其他美食,我只是推荐两样比较喜欢供参考。(闽南网 方迪)
在福建,学闽菜好还是川菜好?
闽菜本就发源于福建福州。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
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
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所以,在福建,当然是学闽菜啊,能找到当地经验老道的师傅,取材也都是当地的。
福建人很少吃辣的,所以不推荐在福建学川菜。
上了《舌尖3》的泉州秉正堂,那家店怎么样?
我家就在南门边上,以前秉正堂少有人吃,一般就当地居民和七中的学生。不知怎么这几年突然火大了,特别是夏天那几个月,人多得不得了,还有很多打包的,一下几盒地买。价格也直线上涨,现在都七块/份了,比我最早去吃时涨了3,4倍。在我看来,这家四果汤也就一般,冰水+蜂蜜+四样配料,太甜,腻得很。我已一两年没去吃了。不过再怎么吐槽,人家老板赚***了,我邻居有个阿姨是他们店伙计,照他讲他们老板一年就可以赚一栋别墅的钱,真是羡慕不来的。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非常喜欢路边的“苍蝇馆子”,用他的话来说:真正的美食就如胎记,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它的位置。
上了《舌尖3》的泉州“秉正堂”恰恰就是这样一家路边小馆子,它在泉州市有多家分店,而最出名的还是其位于鲤城区中山南路天后宫1-3号的总店,也是《舌尖3》的取材地,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一张卡一碗汤,几十种配料,清一色闽南服务员阿姨,每天门庭若市都是这家老字号秉正堂的亮点。它家主营的就是经典石花膏、四果汤等清凉消暑的甜品。从最早的挑担推车开始到实体设铺,100多年来,这石花膏、四果汤始终保留着当初传下来的工序,每一种配料和食材都是当天纯手工制作,没有多余的添加剂。
常年占据四果汤人气霸主的秉正堂,是很多泉州人的回忆。而四果汤里最最必放的配料自然是泉州头号消暑利器——石花膏,配上芋头、凉粉和其他新鲜的水果丁,软糯绵润,新鲜爽口。至于店名为什么叫“秉正堂”,据小编了解是由于其品牌连锁店董事长姓丁,名秉正,是石花膏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故而得名。
“秉正石花膏” 始于清光绪末年(1908),历经几代人传承,是闽南殿堂级的代表小吃,古早味美食,有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百年老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