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虽然吴国与蜀国是盟友关系,两国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牵制势力强大的魏国。但三角形势力对峙的局面却是十分稳定的。一旦有一方试图打破三方对峙的平衡,这一方就将遭到另外两方的打压。所以说看似魏国明面上是以一敌二,但谁又能说蜀国、吴国所面临的局面不是以一敌二呢?为了各自的利益,三国之间绝不允许一方一家独大。当时的关羽,正是那个打破平衡,让局势朝着有利于蜀国方向发展的人。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刚刚结束,刘备为了夺取益州、汉中,特命关羽镇守荆州。荆州是吴国和蜀国的利益冲突点。荆州对于吴国而言,是挥师中原的战略要地。最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是想趁着赤壁大战之威让蜀军直面曹军,吴军好乘机扩张地盘。谁曾想刘备却趁着吴军与曹军激烈交战之际,见缝插针夺取了益州、汉中,这是孙权没有想到的。吴国长期向蜀国讨要荆州,刘备却百般抵赖。无奈之下的孙权便想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堂堂东吴之主的儿子,就真的非要娶关羽的女儿吗?
当然不是,孙权不过是想借联姻之事,离间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即使离间计不成,镇守荆州的关羽也会成为孙权的亲家,这时吴国就能将与蜀国在荆州对峙的兵力,投入到对魏国的战场上。当然两国一起做大最好,但是谁曾想关羽不但拒绝了孙权联姻的提议,他更是用言语讥讽了孙权一番。后来发动襄樊之战的关羽不但将曹军打得七零八落,曹操更是因为畏惧关羽的声威动过迁都的念头。这时曹操和孙权都意识到,关羽将要打破三方平衡的局势,让蜀国独自一家做大。无奈之下的曹操只好派出老将徐晃前去迎战关羽。与此同时誓要除去关羽的曹操还联络孙权,希望东吴出兵与魏军两面夹击关羽。
当时的关羽只用了三万蜀军,就一路势如破竹攻取了襄阳,此时的曹仁只能固守樊城向曹操求援。曹仁等来了援军,可结果呢?生擒于禁,阵斩庞德。一场大水更是让关羽俘虏了三万多曹军。此时南郡太守糜芳正在镇守江陵,傅士仁屯田于公安。关羽人马充足,粮草无忧。同时偃城、宛城等地方势力也选择了反叛,这些地方势力不但诛杀了曹操派去的太守,他们还开始与关羽遥相呼应。一时间梁、郏、陆浑等地的群盗也开始遥受羽印号。此时再不遏制关羽,蜀国将无可争议地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
曹操派出徐晃后,徐晃并没有急于与关羽正面交锋,而是大兵压境攻破偃城。随着洛阳周边稳定,至少使曹操打消了迁都的念头。后方稳定的徐晃随后又击溃了关羽的先头部队,蜀军气势受阻。与此同时,吕蒙称病准备偷袭荆州,急于扩大战果的关羽,并没有急于稳定后方而是想乘胜追击。他将驻守在南郡等地的蜀军调往了襄阳,最终吕蒙率领吴军扮成商贾,破了关羽设下的烽火台,荆州落入吴军手中。
徐晃大胜稳定了洛阳,吕蒙奇袭占领了荆州,此时的关羽已经腹背受敌。这还不算完,关羽大破樊城时,曾支持蜀军的糜芳、傅士仁等人也相继选择了投降。自此关羽的后路被彻底截断。在吕蒙率军攻占南郡的同时,陆逊也领着一支吴军占据了夷陵,这时三峡出口被陆逊堵住,蜀军再也无法东下驰援关羽。北有徐晃、南有吕蒙,东边是孙权坐镇,西边是陆逊,关羽彻底进入了吴魏两国设下的包围圈。眼见关羽大势已去,关羽手下的兵卒纷纷选择逃散。无奈之下的关羽只好退走当阳,前往麦城,最终关羽在麦城兵败身死。
关羽大胜后,他将全部兵力投入到了对魏军的作战当中。徐晃让其受阻后,东吴又尽起举国之兵前去攻打荆州,吴军与魏军的暂时联手对关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关羽的失败并非是因为大意,而是曹操和孙权的有意为之。历史已给出结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关羽占领了樊城,兵锋直指洛阳。如果这时候刘备尽起蜀国之兵前来,即使曹操与孙权联手都未必能挡得住。要知道关羽死后,刘备伐吴的兵力可是80万。只能说孙权和曹操,是先刘备一步完成了战略部署,击杀了关羽。
关羽取得的成功太过突然,这是刘备没有想到的。蜀国丢失了荆州,樊城后,蜀军人数上虽然占据一定优势,但地理上却是处于劣势的。这可能就是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的原因。刘备想夺回蜀军的战略要地:荆州。只可惜,张飞大意陨了性命,刘备大意败于夷陵,蜀国的家底几乎丧尽。关羽如果成功,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许会打破,形成蜀国一家独大。关羽失败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被打破,即使东吴与蜀汉冰释前嫌,曹魏施加的压力压垮东吴与蜀汉也只是时间问题。
主要是关羽领导能力不行,荆州乃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这就要求荆州的最高统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军事能力,而这个河东解良人的能力明显先天不足,且狂傲非常,掌管荆州后,对外首先撕毁孙刘联盟,对内刻薄寡恩,四面树敌后便大显身手开始北伐,而对于东吴的虎视眈眈开始有些防范意识,沿江设下烽火台,且派重兵把守,然而,却经不住陆逊、吕蒙的一顿忽悠,陆、吕知其素来狂妄自大,便向其频频示弱,为显其心目中的江东鼠辈更加无能,吕蒙装病辞职,陆逊接任更是投关羽所好,对其极力吹捧,並送上礼物,使关羽的虚容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更加飘了,随后便调走了荆州大部兵力。至此,荆州焉有不失之理,加之糜芳、傅士仁的投敌,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关羽便也在劫难逃了
从历史上看来,关羽大意失荆州主要是内外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节钺。”其中“***节钺”是重点问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节钺”的意思就是赋予将领军队指挥调度权。关羽获得这项权力后,很快就发兵攻打樊城,向曹操的腹地挺进,拉开了荆州危局的大幕。
在东汉末年,刘备获得汉中之后,他的实力达到了巅峰,版图已经囊括了益州、汉中和荆州大部。但是,这一切来得太过迅速,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刚夺得汉中大战的胜利。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就大举进军樊城,剑指许昌,自然会出现根基不稳的情况。建安二十年,刘备取得益州,短短四年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完全消化刘焉刘璋两父子数十年的经营。取得汉中后,如何将川蜀与汉中联系在一起,更是摆在刘备面前的头等问题。要将川蜀和汉中合二为一,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在此之前,不宜与曹魏和孙吴发生直接的大***。而荆州军团在没有取得成都许可的前提下,擅自进兵,不能与汉中前线形成南北夹击两面呼应的态势。实际上是孤军深入,很容易就会陷入险境。从外部势力而言,曹操在汉中新败,但是北边的疆域与势力并没有伤筋动骨。
在面对荆州军团的攻势时,曹操一度想迁都再战。许昌以西有洛阳、晋阳,以北有邺城、冀州,都可以作为临时都城。荆州军想要凭一己之力击垮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的汉中虽然获得了大规模胜利,但是也有大量的损耗,急需时间进行休整。所以说,根本不可能同时进军长安,开辟两个战场。这也就造成了荆州后方空虚,孙权才可以趁虚而入。
从刘备集团内部看来,随着权利与地位的上升,关将军的性格引发了蜀汉军中一些人的侧目与妒忌。这就形成了内在矛盾,虽然平时没有爆发,但却成为了压垮荆州局势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三国志》的记载看来,主要是傅士仁、糜芳等人坐观成败,才导致无人相救荆州。可是,书中罗列的内部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慢慢化解的,并不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但就是由于仓促出兵,使得一切矛盾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被无限放大,最终在至关重要的节点上爆发,刘备集团失去了荆州全境。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