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小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侗族生活在我国黔东南以及鄂西地区的山区,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其饮食特点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杂、酸、生、乐。
其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维护着侗族地区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侗族饮食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贵州黎平小吃有哪些?
侗家腌鱼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1%,在这里的侗族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腌制和储藏腌鱼的习惯。
侗家腌鱼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堪称一绝。早在清代,侗族人民就开始在自家田间零星养鱼,由于产量较低,就制作成腌鱼储藏。
侗族有什么特色文化?
我们侗族人口大概290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交界,此外,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宣恩、咸丰、利川、来凤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我们侗族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上虽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解放后国家组织用拉丁文创作了“侗文”),文化主要通过头口传承,但我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一直延续至今。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当属“侗家三宝”: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有侗寨的地方,必有侗族鼓楼,被看做侗寨的魂。
侗族鼓楼是侗寨之中最高的建筑,巍然挺立,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或古装人物。
侗族鼓楼主要作为商议村寨大事、唱歌***的场所,在古代还有外敌入侵鸣鼓警示的作用。在很多侗族地区,以前妇女一般不能随便进入鼓楼,除非是参加村寨的集体***活动(如跳“多耶舞”)。不过,现在这一现象已经不存在。
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侗族有“饭养身,歌养家”的说法,足见唱歌在侗族生活中的地位。侗族最为著名的当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合唱形式。唱侗族大歌,少则三四人,多则上百人,非常震撼。在侗族大歌被世界认识之前,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歌唱艺术。
看到楼上已经介绍了侗族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美美来讲讲侗族的节日文化吧。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有着非常多节日文化的民族。一年中,各种节日盛会多达百余次,不同的地区和村寨存在差别,如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如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等,节日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体育等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甚至有的是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节日,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也被侗族人民接受,并发展出独特的庆贺文化。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一些盛大的侗族节日庆典吧。
赶歌会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是年青小伙和姑娘们最期待的日子。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为了迎接这一天,青年们会准备、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情歌,并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以在歌会上一展风***。高坝寨头的绿草坡是赶歌会的中心,中午时就会变成人与歌的海洋,曲调悠扬的山歌此起彼伏,唱出浪漫,唱出精彩。男女青年们更是以歌会友,结交知己,或是寻找到幸福伴侣。
姑娘节是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的节日,在农历四月八日进行,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每到姑娘节,出嫁了的姑娘们就会返回娘家,与自己的姐妹们欢度佳节,一起唱歌说笑,以及制作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乌饭糍粑,这种食品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香甜可口。等到返回婆家时,姑娘们就会带上很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游客们也能有幸品尝这种美味噢。
斗牛节是比较流行的侗族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举办,节前,年轻人会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下战书。等到斗牛当日,斗牛场周围,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斗牛正式开始,牛倌将燃着的火扔到斗牛前边,放开手中缰绳,两牛便打斗到一起,观众齐声呐喊,为之加油助威。此活动不为输赢,只为庆贺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想要探访黔地的侗族文化,可参考下美美推荐的这条民族风光游路线:贵阳—小七孔—荔波—丹寨卡拉村—丹寨石桥村—从江—岜沙苗寨—高增侗寨—肇兴侗寨—堂安侗寨—镇远古城—西江苗寨
了解更多贵州民族旅游详细资讯,欢迎关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大多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湖南和广西也有少量分布。按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可分为南侗地区和北侗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广西的三江一带为南侗地区。黔东南的锦屏,天柱,镇远、铜仁地区的玉屏,湖南怀化地区的新晃、通道一带为北侗地区。北侗地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侗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以大歌的形式传承下来。侗族大歌闻名遐迩,被称为“清泉般的声音”。2009年成功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劳动歌、声音歌,***歌、叙事歌等。声音歌最为著名,以模仿动物鸣叫为主,歌曲如《布谷催春》《蝉之歌》、《青蛙歌》等。
除大歌外,还有男女之间传情的琵琶歌。有黎平洪州琵琶歌,尚重琵琶歌,六洞琵琶歌、榕江车江琵琶歌。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不用一钉一卯,代表侗族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鼓楼是侗族聚会、商量重大事情的场所。,风雨桥则是休闲乘凉的地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