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
谢谢邀请;重阳节的习俗;
- 登高,重阳节这一天由于秋高气爽,人们会携带家人,或者参加由单位集体组织退休职工进行登山活动,是一项人们所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
- 赏菊,重阳节恰逢菊花盛开的季节,公园里的各种菊花争奇斗艳、淡淡的清香,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 放风筝,在一些开阔的地带,比如江的两岸放风筝,人们会将制作精巧、色彩靓丽的风筝放飞天空,这项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常常是爱不释手。
- 民间还有饮菊酒,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一种粿,有的糕点师会将一块粿制作成薄薄的能分出九层,所以我们当地叫“九层糕”重阳节这一天做外婆的常将这种糕送给外甥吃。有祝愿小孩节节长高的寓意。
- 插茱萸。唐朝的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三、饮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四、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
在悲观的人面前,秋天,是萧瑟悲凉;可在乐观人的眼里,秋天,壮丽无限,层层红叶🍁,预示着新的开始。
重阳,不只是怀古咏诗,更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
登高望远胜春景,青山郭外斜阳美
东篱把酒赏菊香,畅谈岁月话重阳
。。。
(金秋·重阳·图片拍摄于广州·天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9·10·6·7·图片拍摄现场感谢难得糊涂老师·向阳老师亲临指导!🌹🌹)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江天一望愁思斷,
雁自回翔,心自飛翔。
疏影笛聲明日霜。
寒煙秋色梧桐老,
落葉堆黃,涙亦盈眶。
雲外分明菊味香。
一一採桑子•重陽🇨🇳
附: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〇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特喜欢黄巢这两首咏菊诗,今天就是九月八,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重阳有登高,插茱萸,饮菊酒,赏菊等习俗。
阴历九月九日,就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单奇为阳,九为阳之最大,九九就是重阳重九。重阳为节,战国时就有,如屈原在《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的句子,说明屈原生活的的代就习惯做重阳节了。
重阳登高风俗,据说与汝南人桓景有关,传九九登高可以避灾。九九登高能避灾减祸降福集祥,谁会不做?登高看远赏美景,还是大快人心的事。后来不少文人墨客还写了不书登高诗,重阳诗呢,比如王维的一首《九月九田忆山东兄弟》就特有名,妇孺皆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插茱萸的习俗,王维生活的唐代就有了。
春梅秋菊,菊在秋盛开,菊能披霜历雪,秋天之菊最有代表性了,菊美菊性都大为人所赞赏,于是就不形成了重阳赏菊,饮菊酒菊茶的习俗。我国是菊的故乡,菊有多种,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芳幽香,不畏寒霜,令人赞美不绝。菊还可药用给人治病,所以赏菊吟诗,饮菊怡情去病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