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样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
老人去世上坟的日子;打扫坟(下葬后的第二天天亮前),头七(去世的第7天),三七(去世的第21天),五七(去世的第35天),满七(去世的第49天),忌日(去世的1周年),另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十五,十月一(阴历),春节(腊月三十)。
我这里的这种风俗延续了多少年,没人知道,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上坟祭奠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思念,敬重,和释放悲哀的和痛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间风俗。
..........................................................................................................................................
我们老农村老人去世,我们运城的风速是?一七、三七、五七、是大七数,儿女们都要身穿孝衣到坟上烧纸钱,哭坟。二七、四七、六七是小七数,儿孙们去坟上烧烧纸就可以了。七期是四十九天,因为第二天就是五十天,七期不用过,要过五十天,而且要大过,儿女们都得到。而且在大七的时候,女儿们都要头一天晚上哭着回来,还要烧夜纸,第二天才上坟。五天天过完以后,还有头周年,也要稍微大过一下,除此就是三周年,亲戚朋友都要到,像过一次大事一样,还要好好的热闹一番。老人去世后三年。这些大事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每年的上坟节日了。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农村丧葬规矩各地都不相同,这里的不相同指的是细节上有出入,大规矩上还都是差不多的。
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停灵三天,有的地方停灵五天,有的则是七天,这些就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相同的地方则是都会守孝,比如我们常说的“伏三”、“四七”、“百天”、“周年”、“三周年”。
但是,守孝也是稍有区别的,大方向相同,可小细节总有出入,这主要是我国地大物博,所谓十里改规矩,百里不同俗,都是可以理解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那么,在老人去世已经下葬后,还有什么规矩是需要注意的呢?
黑嫂个人对于农村丧葬习俗非常有兴趣,所以了解的也比较多,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各地规矩有出入,所以黑嫂所说仅代表我们这里,黑嫂坐标在豫北。(图片也是我自己拍的)
人去世下葬后,头一个需要纪念的是日子是“伏三”,也叫“复三”,也就是出殡后的第三天,在过去,这一天是需要动亲戚的,亲戚都来,大家去坟上上坟,然后回来吃顿饭,这就结束了。
伏三过后就是四七,所谓四七,就是四个七天,也就是二十八天,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不是从出殡后开始算的,是从人去世那一天开始算的。这一天,也是亲戚要来,过程和伏三都差不多,上坟和吃饭。
由于伏三和四七相差的天数并不多,而且过程也差不多,所以现代人将这两个规矩给简化了,就是伏三和四七集中在一天给办了。选的日子就是伏三这一天,也就是人出殡后第三天,亲戚来了后,上坟吃完饭回去,到了四七时就不用来了,等于两个日子一起过了。
这是去世头一个月需要办的,后面还有无数的日子要办。主要是办“七”,比如五七,比如七七。
感谢头条君的邀请,本人生活在农村,其家乡是少数民族土家族的聚居地,流行土葬。
农村老人去世的常见习俗有:
一、土葬(木制棺材刷黑色山漆),八大金刚修建坟墓,坟前插岁竹签( 白色,亡者多少岁插多少根签)。
在农村,老人去世以后,通常在第三日下葬,下葬前会在家或特定的地方设灵堂,孝家准备酒席,亲友与乡邻参加,俗称为“白事”,民众跳传统舞为亡者送行,我们当地俗称为“跳丧鼓儿”,是国家民俗遗产“撒叶尔嗬”的前生,后世人又据此改编为民族舞蹈“巴山舞”。
三、本地农村老人去世“白事”葬礼三要素
1、吹锁呐
2、放鞭炮
3、跳丧鼓儿(又称打三鼓儿)
四、关于农村老人去世后,“三七”、“五七”、“一百天”的说法。
农村老人去世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和说法,这是因为有句俗语“十里不同乡”的说法。容姐是河北石家庄晋州人,那容姐就来说说我们这里老人去世的习俗吧,在我们这里以前的确有“三七、五七、一百天”的,现在随着很多人在外打工做生意,因此新事新办了。下面容姐就来说说我们这里的习俗。
农村老人去世前,召集亲人见最后一面
在容姐这里,方圆十几里的地方,都会是在有老人去世之前,都会把本家的亲人召集过来,见最后一面。这样在老人去世后,也好有个人帮忙,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去世后找人穿衣裳
当老人去世后,就会第一时间派人去请人穿衣裳,也就是在老人去世的第一时间,趁着身子还软,穿上去世后老人穿的衣服。也有的家庭会是老人的儿女帮老人穿上衣服,这衣服一般是在老人长期生病卧床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没有准备好,那就第一时间去买衣服。
帮人穿衣服的人,一般都会是胆大的人,而且身材魁梧,这样的人不害怕去世老人,也有力气,以前容姐的邻居就是经常帮去世人穿衣服的。
去请总理
一般在请人穿衣服的同时,也会让去世老人的儿子,由本家人陪同,一起去请总理,也就是本队里德高望重的,能够管理红白喜事的人。把总理请来后,总理就开始主持白事,然后安排来帮忙的人去报丧,以及派人去买白事上用到的东西,还帮忙打理白事上这几天的事情。包括做饭、吃饭、刷碗的很多事情。
儿子女儿需要做的事情
老人去世后,去世老人的儿子是不会离开灵堂的,他们需要给来帮忙的人磕头,而女儿需要在去世老人的身边,儿媳妇需要给来帮忙的女人磕头,因为在我们这里有“老人去世矮三辈”的说法。
荤菜和素菜,选一样连吃一个月,你会选荤菜还是素菜,为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不合时宜。为什么要走极端?非得吃一个月的荤菜和素菜,荤素搭配不好吗?如果真的非要二选一,我就选择素菜。
药补不如食补。蔬菜种类繁多,富含各种维生素。尤其是自己种的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各类蔬以及***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的野菜。不仅口感非常好,营养丰富。只要不挑食和偏食某些蔬菜。众多的蔬菜在提供人体需要的维体素的同时,还能供应各式各样的微量元素。
如果和荤菜搭配在一起,比如一些绿叶蔬菜和猪油一起炒,在南方朋友嘴里就是美味。因为有猪油提鲜增香,菜的口感也提高了N个档次。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不偏不倚,中庸至好。如果长期吃素肯定也是于身体不利的。网传海灯法师80多岁圆寂后,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就认为如若不是其终生吃素,可能还会更高寿。因为其长期得不到肉类食物所富含的营养。也就是有违中华文化之精遂——中庸之道的。
荤菜就不说了,都是富含营养极美食材,高能量高蛋白。多食易发胖和三高,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少食为妙。
总之,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辅之以荤,不偏不挑就是最好的。
不是极端情况也别做这极端的选择。[呲牙][呲牙][捂脸][捂脸]
我会选荤菜。因为荤菜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胶原蛋白等营养,
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需要。最重要的是,对于吃货来说,大口吃肉能使人得到非常大的满足。
连吃一个月荤的话,我这样规划:
第一天,先来个广西名菜——白切猪脚。广西的白切猪脚清爽可口,一点都不油腻。大致的做法是:先买上一条猪前腿,把中间的大骨剔掉,然后用几条竹片和一根长绳把猪腿捆绑结实,放进锅里煮。火候很重要,要熟得刚刚好,煮过火了口感就差了。煮好后猪腿要过一下冷水,还得放冰箱冷冻一下,最后拿出来切成薄片,调上料汁,好吃到停不下来!
第二天,还是广西名菜——扣肉。一想到软糯可口、香气浓郁的扣肉,我就垂涎欲滴。
第五天,炒虾。小河虾更香,不用剥壳,整个吃,方便又可口。
素菜。
可能跟个人体质有关吧,感觉每天吃荤菜身体也不自在,没有清爽感;素菜天天吃虽然会感觉清淡无味,但吃着,仔细感觉身体还是相比吃肉舒服。
而且素菜应该也可以补充大部分人体所需的物质,毕竟有些人还是不吃荤腥的,常年只吃素,虽然可能会有点小影响,但我觉得问题不大。
而吃荤腥反而可能补充不了一些维生素啥的吧,而且你也必须得吃米面馒头啊,这些也算是属于素食了,人还是不能不吃碳水类食物的,多少要吃一些。
以上也是个人感觉,没有具体去了解。
农田里的六种野味,大家都吃过吗?
农田里的六种野味,大家都吃过吗?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农田中的野味那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回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野味,那可是数不胜数,何止六种啊,想起来就直流口水,那可是纯天然的野味呢。
蚂蚱
蚂蚱算是农村农田里常见的野味之一了,如今人们去饭店里吃的那些油炸蚂蚱,与我们农村孩子小时候吃的蚂蚱那可是有天壤之别的。饭店里的蚂蚱如今可不是从农田里捕捉的,大都是养殖的,我们那时候吃的蚂蚱,都是在田地里自己捕捉的,拿着青草串起来,拎着一串串的蚂蚱回家炸了吃,那才叫真正的野味。
豆虫
每当豆子长得茂盛的时候,到大豆地里捉豆虫,也是那时候我们的乐趣,因为豆虫回家收拾出来以后,炒着吃或者炸了吃,也是香喷喷的。对于那时候很少捞着肉吃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捉起豆虫来,小伙伴们很是带劲。
知了猴
夏天,等到刚刚下过雨,农村的农田里就会有知了猴从泥土中钻出来。特别是一些果园、林地里更多,知了猴捉回去油炸了吃或者烤串吃都很好,有的地方将知了猴称为唐生肉呢。
打屁虫
有俗话说“有钱人吃鹿茸,没钱人吃打屁虫”,作为农村常见的***避之不及的打屁虫,因它体内含有九香虫油,炒熟之后,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这几年在吃货中享有"九香虫"的美誉呢。
土狗
土狗又叫蝼蛄,它的背部呈茶褐色,经常吃农作物的嫩茎,所以它是一种害虫,捉它的时候得小心一点,因为它的牙齿很硬,叫它咬着也不是滋味呢。既然你想吃这种野味,那么就要有被它咬的准备哦,亲手抓的吃起来才有成就感。
蝎子
蝎子身上有毒刺,让它蛰一下可不是好滋味。不过也挡不住人们对于野味的诱惑,捉蝎子一般要用长镊子,或者是竹筷子。一般人们捉了蝎子有的油炸,有的用来泡酒喝,因为蝎子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农田里常见的几种野味,我们这里的野味还有许多,像野兔、麻雀、山鸡等更算得上山珍野味,不过如今都在保护动物之列,很少有人捕捉了。不过像以上六种野味,只要你想吃,那就可以在适当的季节里前去捕捉。我们这里的六种野味,你吃过那种?欢迎留言参与话题讨论。
大家好,我是农村来的哈,作者说了田里的六种野味,在我们这还真不止呢,都吃过。
1、小龙虾
2、黄鳝
3、泥鳅
4、田螺
5、河蚌
6、青蛙(小时候吃过,罪过呀)
7、野荠菜
8、艾草(做米果)
9、马苋菜
上海这边农村我小时候吃过蛇、田鸡、龙虾、田螺、黄鳝、癞蛤蟆也吃过。最好吃的是龙虾和黄鳝。蛇也还不错蛮鲜的就是吃的次数少。小时候河里面到了夏天就有好些龙虾红红的浮在水面的芦苇杆子上,和弟弟或者奶奶一起去垂钓小龙虾一天或者半天下来总会有满满一大碗。现在一想起那个情景就兴奋。不过现在的河里面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象了,都说小龙虾繁殖能力强,我看被消灭起来也蛮快的嘛。
黄鳝是我爸有时候在工作之余会去勾。拿着一个粗铁丝一头磨尖打弯就做好了工具。回来的时候总能带回个三五条。红烧来吃。那时候给我的印象是黄鳝的肉质还有点嚼劲。肉质紧实。鲜香。但是现在在酒席上吃到的吃不出以前的鲜香和口感了。肉质松散也不怎么鲜了。究竟是我的记忆混淆了还是席面上的黄鳝不新鲜。还是因为小时候伙食太差偶尔吃个荤菜觉得份外好吃。
最后是蛇肉,那时候是邻居家给的,隔壁阿伯会抓蛇。给了我一条我回家就炖了蛇汤。那时候第一次吃。尝了一下觉得蛮好吃的,汤鲜。肉也鲜。不过就是不好嚼。估计还是厨艺不好。不知道是不是人家烧的蛇肉也是会有点不好嚼。还是因为蛇的品种和年纪大小?自那以后也就没在吃过了,这边店里吃蛇肉的很少。也不怎么会去选这类的饭店吃。怀念那小时候钓龙虾的日子。浅尝初夏时节,不冷不热的天在树荫下的小河边探头探脑的寻找着小龙虾的身影……
问:大家都吃过农田里那6种好吃的野味吗?
要真细细数起来,农田里的野味何止六种?但让一个人说的话,好些人说的也就是那几种,无外乎有泥鳅、黄鳝、田螺等等。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那除了这些常见的,还有那些野味呢?一提到野味,大家想到的就是动物,也可以是野生的植物,如各种野菜。
一、野生的慈姑
一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位慈祥的姑姑,其实是一种水生的泽泻科植物,由于在农田中为野生,所以又叫野慈姑。野慈姑具有横生的根状茎,在根状茎的末端有指头大小的球状茎。该球状茎可以直接剥皮生吃,也可以当成一种菜蔬。
以前下稻田收割水稻,趁着休息的片刻之余,刺楸最喜欢的就是在稻田里寻找野慈姑来生吃。当时可吃的零食几乎没有,野慈姑虽味不甜,甚至有点苦,但由于其含有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越吃就越觉得不错。二、稻田里的蚌
稻田里的蚌和田螺一样,都属于软体动物,两者也是稻田里难得的野味,但并非所有的稻田里都有蚌。稻田里只要有了蚌,就很难清理干净。在吃货的眼里,农田里的蚌、田螺和小龙虾等动物都是好东西,但对种水稻的农民来说,收获稻谷才是最本分的,因此农田里有了这些动物反倒会成为累赘。例如,蚌留在农田里壳可能会严重划伤赤脚下田的农民,所以刺楸发现好些农民在碰到蚌后会将其拾起来扔到田坎上,蚌就只有被晒死,并发出一股腥臭味。
如果把蚌制作成每餐端上餐桌,平时只吃一碗饭的人估计都要再添加一碗。由于其他最常见的农田野味都介绍得差不多了,刺楸就只介绍这两种吧,不然会重复,希望大家谅解。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田里野味的介绍,如果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