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词人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理由?
李清照
生亦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昨夜雨疏风聚,
浓睡难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诗词清新,
平白如话,
应是婉约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人所公认的'婉约派'的正宗词人,这一派跟苏轼所创始的'豪放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在《苕溪鱼隐丛话》和《诗人玉屑里》里,都辑录了她的一篇完整的词论,颇足以代表婉约派的主张。她于论述词的音律的严格性和语言丶风格等问题之外,也像北宋作者指责苏轼“以诗为词"而多不谐音律一样认为苏轼等人的词往往不谐音律,而加以非议。在词的艺术上说,婉约和豪放两派,各有成就,互见短长。从她的词形像表现出来的李清照,不仅是天真丶活泼丶豪爽可爱的,而且也是深情,专于情,而又勇于表露爱情丶强烈的要求着爱情的女子。她感月吟风,是为了爱情;伤离惜别,也是为了爱情;过雁征鸿引动她的心事;春花秋月惹起她的相思;在我国上层封建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性中,再没有谁像她在作品中用婉约的手法热烈而大胆地歌唱爱情的了。
柳咏一一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本篇是刘永的代表作,词人在倾吐难以割舍的离绪时,也发抒了他终身失意的感慨。作者游学京都,曾出入歌楼舞榭,由于他精通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曾自豪他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看了他这首《鹤冲天》,认为他品质恶劣,不让他中进士,反而挖苦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从此刘永一生不得志。他穷愁潦倒,传说死后无钱下葬,还是***们出钱合伙儿把他收葬的。
不难看出,这首词融进了他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他不得不离开京师远走他乡时的抑郁心情,包括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痛苦。
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名篇,主要还在于它的艺术性。首先是它善于铺叙。这首词是长调,这首词***取由外到内,由近及远的艺术手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天然浑成,不露痕迹。
刘永他具有组织长篇的才能再加终生填词,经验丰富,技巧纯熟,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在我国宋代,是词发展最鼎盛时期,我最欣赏女词人李请照。
李情照早期作品明快研丽。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一个活泼淘气的少女描绘得维妙维肖。
李清照渐渐长成,出落得才貌双全,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二人幸福美满,志同道合,一起填词赋诗,研究书画,可谓感情笃深。
可是好景不长,因金军入侵,夫妇二人茐忙南渡,不久丈夫不幸病亡。国破家亡对李清照打击太大,此后她东西漂泊,颠沛流离,后来在颠沛流离中死去。
由于身世的变化,她后期的词与前期迴然不同,频添了一层凄苦的色调,其中最为代表之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淒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吋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四时相识。"……这首词是她后期的生活写照,把一个离乡背井,家破人亡的悲惨渲泄得淋漓尽致,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妇女的生活写照。读来摧人泪下。
作为一个婉约派大家,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