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60后的人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剩下来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呢?
我是6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每年吃的蔬菜,稻米都是自已种。年轻时,赶牛犁过田,交过公粮和余粮,交过乡统筹和村提留两项款,甚至修路,建校,建桥交过多次集资款!一辈子安安份份,***,卜克不愿玩,也不感兴趣。喜欢看伟人的传记书及电视剧!现已近60岁,在家乡学校上班,一儿一女都已成家,上有86岁老父母,下有两小孙子。锄头,我一辈子不会丟,乡下人跟锄头最亲!
60后的人不算太老,但是也到了花甲之年。剩下来的时间要安排好,如果已退休,身体允许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一增加一份收入,其二身体得到锻炼。如果不去打工,找自已喜欢做的事情,总而言之,不要闲下来。一天天无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又吃的。这样对身体特别不利。想活的有价值,就动起来。只有动起来身体才能健康长寿。
一度忘记青春似火的日子,凭着***与繁华燃烧的灵魂,用双脚忙于奔走,走向一片光华,用双手忙于劳作,去实现那并不遥远的梦,这就是60后的我们,在现实与梦想中,双目忙于迎来与送往,捕捉世界微妙的变化。
而今剩下来的时间,心灵在父母与孩子的忙中,成为一片空白,无所依傍,这样的时光并不悠闲,好想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坐在湖畔歇憩,观赏过往的鸟儿和鱼儿,观赏远处的风景。
黄昏,喧嚷,看见人群弓起腰,轻轻的溜过大地,云朵缓缓飘进记忆,辽阔的内心留下往日的痕迹,灯光将亮,手从光亮中掠过,走进黑夜的森林,在那里聚集了心灵的归巢。
白昼温存的歌,随着归林的鸟群,诗的***已经撒进水里,寂静中耐心地倾听发芽的声音,惶惑从地平线上蔓延开来,树木已开始模糊,一片宁静,悠远的宁静,此时此刻,感觉到那远远的注目。
这些人都不容易,经历过很多事情,现在说老不老,说年轻不年轻,所以乘着身体还行,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不要考虑挣钱的事。俗话说:挣钱不挣钱,不在三十年。也就是说该有你的钱跑不了,不该是你的钱,你怎么奔也挣不着。
退休,才知道什么是余辉!因人而异,我本人是找事情做是快乐,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无事做觉得是废人,有被社会淘汰感。
关键是“心态”,有一天真的活动不了了,就快快乐乐的养老也挺好!
你最怀念外婆做的什么菜?
相比之下,我更爱又白又甜的醪糟酒。喝起来凉凉的,喝下肚子却变得暖暖的。
两者之所以能扯上关系,只因它们都是外婆的手艺。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回外婆家。一只脚才跨进门槛,就吵着喝醪糟酒。
外婆从柜子里抱出来一个小陶坛子,舀出一碗生醪糟。
我一整年就盼着这口,稀里哗啦吃下去之后,竟然醉了。
从此以后,外婆再也不给我吃生醪糟。
再大一点,她也不酿醪糟了。那股又凉又甜的味道从此只活在我的记忆里。
姥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她是个很善良的人,要饭的去她家都给饭吃。
姥姥住乡下,记得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妈妈把我送到姥姥家,还有舅舅家妹妹。记忆尤新的菜就是姥姥做的呼五花肉,煮熟切成一片一片的,蘸着韭菜花吃,真的是特别好吃,时隔四十多年还是会想起那个味道,只是再也吃不出当时的那个味道了...
外婆家离我们村子有十五里地,需要翻越一座社安岭经下碓口再走五里才能到达。
每年的四个节气,我们这边的女婿都要给丈母娘挑篮兜去。勤劳的父亲为了劳作就把这一光荣的任务分配到我头上。说实话,我也乐意去。每次外婆都会好吃好喝招待我,那些美食总能勾起我的馋虫。
有一样东西是外婆家少不掉的,那就是甘甜的米酒。这种米酒不光酒酿好吃,特别是那些甜到扯喉咙的酒水,让我喝不厌。不过,酒水带点酒力,喝多了还会醉。外婆是不允许我豪饮的,毕竟还是要读书的人。
为了解我的馋,外婆就在锅子里烧上开水,先卧上四个土鸡蛋,等荷包蛋熟了之后,再适当添加几瓢米酒在里面,也不需要再添加白砂糖,汤水已经够甜了。刚走了山路的我,口渴难耐,甜滋滋的鸡蛋糖水一吃,顿时神清气爽,口腔湿润。
外婆还做一种美食,看上去极为普通,但是有寓意。那就是——长寿面。外婆做的长寿面可香了!面条是机制细面,在天晴的时候就已经晒干的,带着浓浓的阳光味道。
外婆烧面有讲究。第一步就是割腊肉爆油。外公在火腿上割下一刀半精半肥的腊肉,削皮洗净。再切成一丝丝的条状,这样容易炸爆。爆好腊肉之后,不用洗锅,直接在锅里添加冷水,汤水表面就会泛起一层油花。待水快要开时,投入干细面条慢慢小火煮,时间稍长一些。
在这期间,外婆就会拿来一个大碗,先投上调料。加入一瓢熬好的猪油,少许味精,几颗食盐,一勺酱油,些许小葱段,舀入一勺汤水将调料拌匀成油汤,待用。
等面条翻滚浮上水面之后,用长筷子将熟面撩入油汤中,夹起面条翻转拌匀。最后,外婆会将熬好的腊肉丁子铺在面上,最后撒上一戳小葱,一碗香飘四溢的辣肉长寿面就烧好了。
外婆知道我的饭量,她一般会准备两大碗。等我一碗就要吃完的时候,第二碗又给我端来了,还吩咐我多吃几碗。像这样的腊肉汤面,我可以吃四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