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如果孙权没有答应诸葛亮跟刘备联军,而是凭孙吴一方的力量会赢吗?为什么?
赤壁之战严格来说包括两场战役:发生于赤壁及乌林的水战称为赤壁之战,和发生于南郡的攻城战称为南郡之战,两场战役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延续的。
赤壁之战只打了几天就结束了,而南郡之战却打了一年有余,说明南郡难打,攻城难打。
曹魏以骑兵见长,东吴以水军见长,蜀汉以山地军(步兵)见长,若孙权没有答应与刘备联合,那么孙权单独对抗曹魏可以打赢赤壁之战,但打不赢南郡之战。
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周瑜***用了黄盖的诈降加火攻的计谋,大败曹操,此战刘备方面并未起到重要作用,可有可无,完全不影响战局。
周瑜赤壁大败曹操后,曹操率残部从陆路逃往南郡治所江陵城,而周瑜所部兵分两路,一路沿陆路追击曹操,另一路沿长江溯江西上直捣江陵城,接下来进行的是南郡之战。
南郡之战主要是围城战,东吴大部分军队是水军,水军打攻城战是比较吃力的。刘备虽屡战屡败,但刘备军战斗力可谓强悍,刘备直属部队在北方随刘备征强时,经历不少战争,而在历史上的南郡之战,刘备手下两个万人敌关羽、张飞都直接参战,关羽绝北道,抵挡曹魏自襄阳南下的援军,而张飞应该直接在攻城战中,有刘备相助都打了一年有余,要是没有刘备参战,东吴肯定独自打不赢南郡之战。
历史***有因必有果,孙权没法在不跟刘备结盟的情况下击败曹操。按常规情况下,孙刘联军的军力也不足以击败曹操,所有客观、主观因素结合起来,才促成周瑜破曹之役。
曹操大军没有逼近以前,孙权内部就已经出现不睦,为孙策、孙权打下疆土的孙贲、孙辅兄弟就已经先后暗通曹操,这事情被孙权压制下来,可是就连宗族都难以信任,就更别提江东群臣各自的盘算了。
没办法统一抗战意志,就意味着军资、粮草筹备会出现问题,甚至武将临阵投敌也可能发生,曹操没有太防备黄盖的原因正是因为当时吴将投曹才是正常选择。
孙权与刘备结盟不全是要依靠刘备那一到二万的兵力,周瑜军和刘备军加起来,刘备都说恨少。孙权主要是通过结盟确立抗曹的决心,通过诸葛亮对曹军的分析,说曹操军不习水战,远征劳师,以此稳定江东群臣的不安。看上去是诸葛亮的话激怒了孙权,实则孙权也有故意发怒的成份,由此来表达抗曹的决心。
没有刘备为盟友,那么即便孙权、周瑜没有犹疑,下边的军士也会显得不安,周瑜很难率领一支士气低下的部队在赤壁把曹操击退到北岸,寻找火攻的时机。
因此可以说抗曹则必然结盟,不结盟就没必要抗曹。即是不结盟又要抗曹,那是一个昏招,刘备那两万人对曹操不算什么,可就有两万人在孙权附近,他又不打算结盟又要放两万在附近,这不是等着曹操丢兖州、刘备丢徐州的故事再发生吗?
赤壁之战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周瑜战胜曹操的每一个条件都很重要,几乎没有容错的余地。还是那句话,按照常规情况,孙刘联军都不足以击败曹操,这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胜利。
瘟疫与不习水战削弱了曹操军战斗力,这时天时。孙权尽快做出决定,周瑜迅速进军才能在赤壁阻挡曹操的进军,这是地利。刘备与孙权结盟,统一战斗意志,这是人和。世上再有本事的名将都要看客观因素,才能取胜,名将也恰恰是擅长观察客观和主观因素,才能成为名将。
曹操扫荡华北,击败诸多强敌,至赤壁战败就是他太过忽略客观因素所导致。诸葛亮北伐,深知实力悬殊,致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才能受限于形势。
其实关于赤壁之战,有两种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功劳全是诸葛亮的,在民间和演义里占据多数,另一种认为功劳全是周瑜的,刘备可有可无。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孙刘联军以孙权为主导,但刘备的作用不能忽略。刘备举着刘表长子刘琦以及利用刘备个人在荆州多年积累的影响力,阻止了荆州完全投降曹操,使得曹操影响力仍限制在江北,这样孙刘联盟的水军才可能起作用。如果没有刘备,就没有孙刘联盟,孙权一人无力抵抗曹操。
谢邀!
赤壁之战的规模,其实不大,远不如官渡之战。但是,的确是影响三国形成的决定性的一战。所以,才会被后人炒作得无限夸大,成了什么“三大战役”之一。而诸葛亮在此战役中;不要说起什么作用,根本毫无分量。
首先,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是,诸葛亮向刘备主动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以此看,好像是诸葛亮先提出的“孙刘联军”。
但是,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是;“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而根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在刘表刚死的时候,就立即为孙权分析荆州的战略、人事等各方面的利弊、形势之后,马上就前往荆州找刘备,以吊唁刘表为名打探虚实。谁知才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先动手了,刘备已经败退到了当阳,鲁肃连夜赶路,于长坂迎住了刘备。然后与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劝备与权并力。”很明确的说明;是鲁肃在还不知道会有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劝刘备跟孙权组成“联军”了。而且,刘备听到后非常高兴,只是,此时的诸葛亮是在座的。“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也就是说,刘备还在长坂坡逃难途中,遇到了鲁肃,就决定了与孙权组成联军,而倡议人正是鲁肃。到夏口安定后,刘备就“遣亮使权,肃亦反命。”显然,鲁肃是和刘备一起到达的夏口,这时刘备才派出诸葛亮与鲁肃同去东吴。并不是到了夏口后,诸葛亮感到了危机,才临时决定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也就是说;刘备是应鲁肃之邀,派出了诸葛亮作为回应的信使,一个应答外交官的作用而已。
而《志》中的“先主传、鲁肃传、吴主传”的记载大致是相同的,诸葛亮是被指派去的东吴,而不是“诸葛亮传”所记载的“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这就足见蜀汉不设史官的“好处”;掌握了朝中内外、皇帝左右、全军上下的诸葛亮及其“相府属吏”的亲信们,对国家存档、文史资料等等,均可以随意篡改。没人敢说什么,甚至篡改了也无人知晓!
那么也就是说;鲁肃是早就有联军预谋,在战前主动找上门来的。刘备仅是根据鲁肃的建议,派出诸葛亮作为“外交官”而已。之后的整个战役,与诸葛亮没有一毛钱关系。
至于说“凭孙吴一方的力量”会不会赢?以我的愚见;东吴是百分之一百被灭,根本不是输赢的问题。我们看看下面的地图;
曹操此时,是已经占有了包括长江两岸的整个荆州的。曹军的兵力以我估计;应该在十二三万之间,虽然两倍于孙刘联军,但并没有压倒性的必胜优势。而孙权有长江的水战精英,刘备有陆战、尤其是山地战的精英,还有刘琦的水军。加上地形十分复杂、道路狭小,不便于曹操的骑兵作战。所以,应该是在今天的嘉鱼县一带,曹军的前军遭遇了孙刘联军,曹军被打败,吃了点小亏。鉴于江南岸赤壁地区的地形复杂,水网密布,十分不便于曹军的大兵团展开,曹操只好全军退过江北,驻扎于乌林一带。而陆战是东吴的短板,水战却又是曹军的短处;所以,此战的主要战场,不会是在长江里。而山地战却是刘备军的强项,那么陆战的主力,肯定是刘备一方。
我们***设;如果是没有了刘备这一方,东吴惯于依仗的,就是长江天险。而初战时的战场却是长江南岸的陆地,长江天险已经不起作用。那么,东吴能在陆上挡住曹操的大军吗?以周瑜、程普带着绝对优势兵力攻击南郡的曹仁,还要关羽帮着“绝北道”,尚且攻了一年有余的战力来看;他们是绝对挡不住曹军的陆上攻势的。在嘉鱼挡不住曹军的话,东下已经道路趋于平缓,不远就是夏口——今天的武昌,又适合曹军的大兵团作战了。此后,一路向东,都不会有什么阻碍了,东吴还能保存吗?如果刘备真的逃向了东吴后方的吴臣处,那么也会趁机从东吴的后方动手。到时在江东地盘上决战的,恐怕会是曹刘,而不会是曹孙了。
但是,要说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也是不对的;看看《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里清晰的说明;是曹操与刘备战,半个字也没提周瑜。然后就是“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而裴注引用的山阳公载记是这样的: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同样说放火的是刘备,只是没来得及烧到曹军。仍然是半句也没提周瑜,曹操只承认输给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