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百姓生存之道有哪些?
农村人有句话叫“有智吃智,没智吃苦。”意思是你的脑子好就要利用脑子,靠智慧生存,没有脑子就是没文化就要靠自己的体力劳动生存。
旧社会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读书人,考秀才,举人,进士及第,现代人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学的有用的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或者农二代的命运。
旧社会吃苦就是给地主打工,种粮食,现代社会农民也要吃苦不过从事的农业已经慢慢走向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多了,这就要求农民也要掌握新的操作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今年轻人外出务工也是一条出路,总之这个时代非常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们生活在强大的中国。
农民的生存之道,以勤为本,以智取胜!
大家记得陶渊明的诗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出蛮力去种田。
现在农村对农民的优惠政策还是挺多的,而且只要你能做起来,都有扶持,我今年就是从城市回归农村,自己家的果园很大,爸妈每年都卖给二道贩子,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今年我会改变方式,直接卖给消费者,父母的付出也能看到回报,我自己也有成就感。
头条的三农领域就是个很好的平台,我会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
我家在四川山区,以我们村为例,年轻人外出务工,通过出卖体力生存,但是结余不多,生活和房租占了很多,自己休息时间很少,过得比较苦,但是至少有钱挣!对于留守在家的老人,对于他们来说,就比较艰难了。我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类是退休人员和孩子在外混得不错的,退休人员有退休工资,由于农村生活成本低,他们不需要干农活,就能生活的很好了。孩子在外挣到钱的这一类,同上,这两类是农村的上层一类 ,但是比例大约占5%,很低!
第二类,家里老人过世,年轻人出去打工,只需要负担孩子读书,压力较小,过得不错!
第三类,父母省身体还好,年轻人可以在外打工,但是工资不高,所以一般会在紧急情况下,回寄钱回家,比如孩子读书、生病等需要钱多的地方,为了减少孩子的负担,老人还是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得很苦,特别困难的有低保,一个月一百多!这个占比40%!
第三类,父母身体不好,由于不能外出打工,年轻人只能在家打散工,工资很低,基本上是体力劳动,他们活着没有希望,也不会思考到底该怎么活!
农村有什么可以发展的?有很多土地,老人种不下的土地,如果这个好好利用一下,这种状况会有好转,但是有志与此的人,又没有资金或者技术,很难发展起来!
没有国家大力支持,这种情况还会持续。
1依托土地种植生产农产品;
2有条件的农户会搞一些深加工销售;
3搞一些特色养殖比如养几十只土鸡,几只鹅,再加几只羊,几头牛用一些作物的秸秆喂养,这是农家优品纯散养无任何激素饲料,可以卖个好价钱。
4在空闲的时候再到劳务市场上去打工增加一部分收入。
首先,要有"主业",即主要收入来源,比如种烟,正常一家两口种烟一年毛利9-10万,除去成本包括农忙时请帮工费用约2-3万,剩余7-8万左右,烟收回来后,还可以种一季水稻,这块还能增加收入约1万来块钱;其次,要有副业,农村最忙的时候就那么几个月,尤其到了冬季即年前约2-3个月,很清闲,可以去做副业,此项可增加收入约1.2万;第三,可以发展"山上"产业,如竹林,每年可以挖笋,竹子每隔3-4年可砍一次,该项每20亩每年可增加收入约1万元;茶山,每亩茶山产油约20-30公斤,按均价50元/斤,一亩约1000-1500元,10亩大概可增收10000-15000元。第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休闲农业,集旅游观光,农家乐,还可发展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总之,在农村,要想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