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北齐村的位置?
文水县有个北齐村,归属于下曲镇(原属于南齐乡)。从文水成里有车直接去文水县位于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脉东麓,东靠汾河,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
祁县名字的由来?
祁县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
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
公元前514年,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食邑随之没收。
晋分祁奚之田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部分。现在祁县的境地,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
祁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古代行政区划。"祁"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包括地名、山名或水名,以及指代某种事物。在祁县的情况下,"祁"字的来源是指当地的祁泽(即昭馀祁泽)。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56年,春秋时期的晋平公将祁地赐给了祁人先祖祁奚,随后在此建立了城市,从而形成了祁县的历史。
文水县在山西那个地区?
文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西依吕梁山,东临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县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山地平原各半,是山西省的农业县。
平遥是什么地方?
平遥位于山西省中部,四周与介休、祁县、文水、汾阳、沁源等县市接壤,介于东经112°12′—112°31′,北纬37°12′—37°21′之间,南北平均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为1260平方千米。
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文水的地方文化有什么?
说起文水的地方文化,首先需要说的就是文水鈲子和桥头大鼓。吕梁当地各地都有鈲子,但文水鈲子有其独特的韵味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属于民间原生态打击乐,队伍庞大,道具服装种类特多,起源于祭祀文祀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历史价值很累,是文水县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1980年以来荣获数十项全奖,优藤奖,最佳声响奖最代表表演奖。为山西吕梁文水争得了多次多项荣誉。
“桥头大鼓”是流传于文水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因源于文水县桥头村,主奏乐器又是一种罕见的巨鼓,故称——桥头大鼓。桥头大鼓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祈雨民俗的缩影,传承着华夏文明黄土风情的精髓。它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水的大鼓又称“九龙混天雷公鼓”,周边还有64名铙钹手按伏羲六十四卦的布局簇拥在大鼓周围,一半持重达4斤的大铙,一半持重达7斤的大钹。
由于历史和时代原因,桥头大鼓几近失传,近年来,文水县文化部门全力抢救桥头大鼓,拨款置办乐器,挖掘整理鼓谱,聘请老艺人重操旧业、收徒传艺。桥头大鼓这颗民间艺术明珠终于从历史的尘封中重新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古老的桥头大鼓焕发出新的活力。
桥头大鼓是文水历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是文水古老文明厚积薄发的产物。它脱胎于祭祀风俗并与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血脉相连。因此,对研究文水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