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20两银子第二次给8两银子,王熙凤对刘姥姥为何越来越小气?
第一次给20两银子,这是王熙凤请示过王夫人之后,根据意思裁定的,也就是说按照定例,出的官中的银子,打发了刘姥姥的打抽风。这时候的王熙凤是没有人情味的,她说的话是:“这原是我准备给丫头们做衣服的钱”。
而且她在见刘姥姥的时候是做足了轻慢的态度的,是非常瞧不起刘姥姥的。八七版的红楼梦里,她拨着手炉子的那种傲慢神态是非常传神的。
第二次,刘姥姥进贾府,不是为打抽风来的,她是来感谢贾府的接济的。正好碰上巧姐生病,刘姥姥的见识,让王熙凤非常佩服,并且让她做巧姐的干娘。这个时候的王熙凤是非常真诚的,还留刘姥姥过夜,才有了她进大观园,讨得了老太太的关心。
这一次,给钱的给钱,送东西的送东西,除了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是王夫人救济她的,如平儿,鸳鸯等,都是怜恤她的。凤姐这次给的八两银子虽然少,但是这才是她的人情味浓的时候。她不仅是给了银子,还给了衣服,布料和米,足以显示她对刘姥姥是真心的喜爱。
并且这八两银子,我觉得是礼物,比如老太太给了金锞子,金锞子是礼物,当然也可以变现,是大户人家用来赏赐的,或者是送礼的。我们在其他的古典***里也经常会看到赏锞子的情节,虽然它是金的,但是也一般不做流通。
而银子却是货币,是可以流通的,一两银子相比一吊钱更保值。八两,我觉得是个吉利的数字,所以我认为这是礼金,只是阿凤认为它比金锞子更实用,毕竟刘姥姥是穷人,需要钱。而人家这次来,不是来打抽风的,明着给钱她也不合适,所以给了八两。
而且这次的八两是王熙凤本人自掏腰包,她的月钱也不过是十两,给这么多,是非常大方的了。
题主这样问有两个盲点。第一,不知道第一次20两银子到底是谁掏的腰包。第二,不知道8两银子的真正价值。
第一次王熙凤给刘姥姥的20两银子并不是王熙凤的银子,而是王夫人的私房。原文是: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赞且先拿了去罢。”为什么是王夫人出的私房而不是公中出的呢?因为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是来找王夫人打秋风的,王熙凤的一切行动都只是听王夫人的指挥:“……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也不可减慢了他……”因此,二十两银子虽多,却并不是王熙凤大方。
八两银子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以现代公司企业做比的话,贾府的规模很明显的应属全国前五十强。贾府的工资水平如何呢?贾母月薪二十两,王夫人,邢夫人二十两。李纨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老太太、太太怕李纨不够用,又有个小子,又添了十两。所以李纨也是二十两。王熙凤十两。而像贾宝玉,贾环这样的公子月薪也有二两。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这样的小姐每个月有二两银子,另外还有二两的胭脂水粉补助。贾府的半个主子的赵姨娘也只有二两银子。
也就是说,王熙凤的八两银子相当于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主子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怎么算也得有个好几万吧。王熙凤这样的高级白领一个月才十两银子。要知道,八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好一两亩上好良田呢。
第一次去丈母娘家的时候,鸡鸭鱼肉还有酒!后来咋就开始家常菜了呢?
~~~~~
我想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第一次去~大家开心又新鲜,见面礼就会多一些!可是时间一长,次数一多,那肯定就一切恢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了!
刘姥姥自己其实也明白,这种又吃又拿的机会不是次次都有,次次都好!
所以,王熙凤的做法也很正常!
也不能说是小气,贾府是非常有规矩的一个家族,从《红楼梦》中多处可以知道,贾府的每一笔钱的开支都是有其“定数”的,比如姨娘的份例,生了公子的补贴,不同等级的丫鬟的月钱。
有两笔钱可以拿出来说一说,一个是王夫人要把袭人“提拔”,她就叫来凤姐问姨娘的月钱是多少,但是她没有动用官中的钱,而是要求凤姐从自己的月钱中扣,因为这笔开销还不是名正言顺的,那时候袭人还是丫鬟。
另一笔是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只给拨付很少的钱,赵姨娘来闹,探春说贾府早有先例,自己不好违背。
还有宝玉给晴雯请大夫看病,因为是私下请,请的是不相熟的大夫,袭人不在,宝玉连银子是几两都不知道,还闹了笑话。当时的老妈子说出了贾府的几条规矩:
1.头次上门,临时请的,都要多给
2.长期合作的是有定数的,而且当时就不给了,而是按照年节再送礼
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贾府有人登门,第一次的贾府会额外给多,因为“给少了不好看,也不是我们这样大户的样子”,而这种定数也是参照前例的,所以刘姥姥第一次来就给了20两,而且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说明了就是借钱应急。
第二次刘姥姥是属于来串门子,也算是还人情,这是否贾府应该是把刘姥姥纳入了长期来往的行列,而且因为刘姥姥是第二次来,贾府不可能再给那么多。当然,其实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比第一次拿走的东西多很多,从总值上来说也没差多少,包括御赐粳米、各色内造点心、各种名贵的纱丝绸等等,还免费参观了几天。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硬着头皮来的,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来这个八杆子够不着的亲戚家碰碰运气。说实在的,这亲戚真远,相当于是王夫人的娘家的祖上的拜把兄弟的后代的老丈母娘。但王熙凤的表现非常得体。一边招待着,一边讨王夫人的示下。在王夫人并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失了大家体统。嘴上说别嫌少,一出手就是将近一个姨娘一年的月例。也是贾府小姐们一年的零花钱!这一次的资助,凤姐之所以比第二次大方,是因为,这一次,她出手给的代表整个贾府给的,也代表王家人重视这个亲戚情分。用的是官中的钱,数量相当于王家二小姐,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一个月的工资。很得体。
第二次进贾府,刘姥姥腰板是稍微直一点的,她丰收了,带着自己种出来的头茬尖货走动亲戚来了,是回报,不再是伸手求助的尴尬,所以表现的也灵动一些,说了很多话,很精彩。而能进大观园,得那么多赏,也是“造化好”,老太太想见她。这一次,她真的算得上是富贵贾府的一个穷亲戚了,大家都很照顾她,也都帮助了她!
王熙凤这次只需要代表自己就可以了,是要从自己的月例银子里拿钱出来给刘姥姥,而她自己一个月大概也就八两左右,甚至不到。而大家给刘姥姥的礼物金钱,除了老太太和太太给的多,其余的也几乎都是一个月的工资。
也正是因为受到了这样的厚待,从主子到丫鬟都慷慨相帮,才使得刘姥姥对贾家感恩戴德,在贾家危难之际,即使卖房子卖地,也在所不惜。
有哪些知名度低,但又很好吃的美食?
#美食# #广西#
广西的粉利!!!!
这是只有冬季、快到过年才能品尝到的美食。
(夏天想吃的时候去问过淘宝店家,被告知只有到年底才开始做😖😖😖让我一阵苦等)
米粉制品,一般为圆柱状,长15-20厘米左右,白色为主,有些会染色成红色或***。
无味,米香十足,口感筋道爽滑。
有几种切法,切圆片和切方片,还有切丝。切片一般是做汤粉利,切丝往往是做炒粉利。
推荐一下我家长安徽阜阳的特色小吃,卷馍又名粉子馍和饹拉条,是我离开家乡一定会怀念的小吃
粉子馍:是用去筋的面粉水摊的超薄的饼里面包的卤豆芽和卤面筋,再加辣椒油、蒜泥水、芝麻酱和黄瓜丝,别提有多好吃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铬辣条:像乌冬一样的粗面粘了满满的芝麻酱和辣椒油,还有爽脆的豆芽,香菜,有的还放荆技,太好吃了
怀念!!
感谢邀请,请关注:口口家美食。
知名度不高,但又好吃的美食,非常多,举个例子,家附近开了一家餐厅,我们去吃饭,饭菜做的超级好,好看又好吃,就是上菜速度超级慢,后来关门了。
每个地方应该都有,上次回来家吃的火锅鱼,比北京的火锅鱼好吃多了,可惜太远。
关于好吃的,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所以不一一列举了。
对了推荐一下朋友的水捞面,超级好吃,吃到的人不多哦。
送我上头条,这话题勾起我的回忆啦!
很多好吃的美食其实知名度并不高,它或许藏在某个市井小巷里,开门时间可能在早上,也可能是傍晚,老板可能是个悠哉悠哉的性子,做得一手好食材,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吃货,而我恰好就知道有这么一家。
打开朋友圈搜洛满水油堆,满满当当都是同一个地方的照片,想起当时怀胎六个月的我,为了吃到它,驱车几十公里来到洛满镇寻找这家网红小摊,它就在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菜市场里,人最多的那家就是了!
人真的不是一般多,每个人都虎视眈眈的盯着锅里的货,每一次老板起锅,都不用倒出来,一瞬间一抢而空……新鲜捞上来的油堆,烫的发亮,油滋滋的看起来特别诱人,可惜那一天,老公辛辛苦苦等了一下午,老板说没有了卖完了收摊!我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内牛满面很不甘心啊……
看到图片又想流口水了!这货当地叫水油堆(dei),做法其实和普通油糍差不多,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油锅炸,不过它是软的,貌似加了糖所以变软的。
这就是炸好出锅的模样,啥,你以为就这么吃?那怎么对得起网红的称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