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农村“不成文”的规定没人可以拒绝?
越是这种不成文的习俗,越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方面是互助,另一方面也有社交的成分。
人是社会动物,特别是在农村,祖祖辈辈在一起,三里五乡都能扯上亲戚关系。人们之间特别讲究礼尚往来,你来我往,你的事情我去了我的事情你也会来。这样才能在这个群体里面很好地生存下去。
特别是办白事,在农村帮忙的人是不用请的,听到消息,本家和近邻就会主动去帮忙。婶婶嫂子们负责打理吃的用的杂务,村里或者是家族的长者负责安排流程***卖收礼金。多年形成的规矩习惯,井然有序,俨然是一个配合默契的经理人团队。
办白事没人去帮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也听农村的长辈讲过一些特殊的例子,一些人缘不太好,或者是常年在外的,跟村里相亲互动少。办事就需要孝子上门去磕头邀请,请德高望重的人出来撑场面。
对于农村白事的确是一个不成为的规定,大家可以说是不约而同的都来帮忙。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让主家也没有时间去办理这些事,毕竟失去了亲人非常的痛苦,再去张罗这些事也不可能,于是就由村里的人以及近亲属来帮忙料理。特别现在各个村都有红白理事会,一般这些人来主持葬礼的举行,对于村里的其他人来帮忙做其他的事情。
记得年前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一般都在外面工作,平时根本不在家里面,主要家里面的人情往来靠父亲来走动。去世了以后,我们就回到家里面,具体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村里有一个比较近的人帮忙去找那些人。我家的这个比较近的人也就是农村所说的没有出五服的人,他围着村里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几个人,特别去挖墓穴,还有需要填土的人非常的多。
于是红白理事会的主要的一个头过来告诉我的哥哥说,你可以到村里面找着那些人。于是我的哥哥就去了转了一圈,结果到晚上几乎全村在家的户主基本上都来了。有事的直接说一声,但是大部分都说有事也必须来帮忙,有的来烧火,有的来烧水,还有的来洗碗,还有的来挖墓穴,还有的来抬棺材等等人员一应俱全。这或许就是村里的不成为规定,只要家里去世的人的丧主家去上门说一声没有推辞的,或者说没有叫到的人也来了坐坐,看看有没有能忙帮上忙的地方。
在农村这或许就是不成文的规定,村里面只要有去世的人不管你再忙,除非是家里确实走不开,大部分人都会来帮一下忙,不管是年轻的人还是年长的人都来坐一坐。这个时候基本上在以前可能有一定的小过节,只要不是八辈子深仇大恨,基本上都是忽略了这个事情,都来帮一下忙,至少能说上一句安慰的话心里非常温暖的。通过这件事我也了解了农村人的朴实以及农村人不成文的风俗,这种不成文的风俗起到了一些增加亲情或者是感情的桥梁。用农村的话来说谁家都有百年之后去世的老人,帮了别人也就等于帮了自己。
因为这些“不成文”的规定都是经过常时间形成的,也可以说是祖祖辈辈传下了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是能被大家认可的、合理的。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大多都是关于红白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事大家都会遇到,都需要别人的帮忙。
那我们这来说吧,我们这如果谁家遇到白事,孝子在第一天晚上会去每一家去通知的,到某家后由陪同人员喊这家的男主人出来,人出来后孝子会给其磕头,并告诉他自己的亲人去世了,明天哪也不要去了,请他去帮忙。但是这种头都会避而不受的,都说受这种头不好。都是到某家门口喊一声谁谁在家吗?家里其它人会说,不在家。这只是个托词,其实在家,不想受这样的头而已,但是明天都会去帮忙的,没有例外。
之所以不失约去帮忙,其实是大家心里都明白,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自己不去,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去这家人了,这也就结下矛盾了。
如果这家有事你不去,那家有事你也不去,时间长了就会把全村人都得罪了,到你自己有事了谁会给你帮忙?到你有事也去请了,但是就是没人来帮忙怎么办?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会成为十里八村的笑话的,肯定会笑话他这人不会办事,不会混人。
其实帮忙是相互的,红白喜事谁都会遇到,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帮忙,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才能把事顺顺利利的办下来,红白喜事真不是一家就能办下来的事。所以这些“不成文”的规定没人会违反。
以前的时候倒是有,现在真的可以说农村***情味越来越淡薄了。并没有什么说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要这样做,当然了,农村有红白喜事大家基本上都会去,但是有一些人情冷暖你也必须要考虑到。
农村的礼尚往来
①红白喜事:农村上有红白喜事,基本上是一定要去参加的,这算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是现在也考虑到了人情冷暖。这基本上都是礼尚往来,谁也没说必须一定要参加。但基本上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我来你家了,你基本上就要来我家。
我们村里面有一个在重庆是一个负责人,后来他家里面就发了财,但是他只顾他们家里面闷声发大财。我们村里面基本上都不管不顾,他父母去世的那一年刚好下着大雨。也没有人愿意给他抬棺材,这是因为他不经常跟村里面人来往,看不起村里的人。
②过年走礼:过年的时候要去看亲戚,好一些的亲戚基本上拿的是鸡蛋和牛奶。这就要看你们两家关系处的如何了,我去我姑姑家都是两箱牛奶。然后去其他地方,要么吃一箱坚果,一箱鸡蛋。但是去年我看一个叔家,按理说他比我们小,应该去我们家,我们给他拿了东西,他还不来我们家,见面了也不说话。我们从来没有得罪过他,这是怎么回事?后来干脆也就不走了。
农村现在不成文的规定基本上没有,有的话也就是你们之间的一些礼尚往来。
农村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情分”的理解一定是非常透彻的,农村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的原则,不管是孩子结婚、老人办寿还是给老人送终,只要一声招呼,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农村人在这些礼数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也给别人一种感觉就是,农村人为什么不知道拒绝。
还记得最近在短视频平台非常火的那个山东拜年么?子孙几十口,不论官大关小,不论富与贫,在跪下的那一刻只有孝字当先,这在农村是没有人可以拒绝的,因为子跪父是天经地义,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
就像我们这办丧事,不管你生前如何如何,也不管你家里穷富与否,只要您之声,全村的老少爷们都会过来帮忙,主人家吩咐什么咱们就做什么,在农村逝者为大,这个其实也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但农村人都会自发的遵守,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千百年留下的习俗,我们是必须遵守的。
在农村大家互相帮忙是常事,你帮我,我帮你,你家有困难我鼎力相助,我家有困难你倾囊相帮,如果你不帮我,我也不帮你,咱们把日子过程了死门子,那么以后谁还会跟你相交,谁还会跟你谈感情,所以在农村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种“情分”,只有好好珍惜,好好利用,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一个好帮手。
阿尔山值得一去吗?
个人最喜欢阿尔山的秋季,一片金黄,层林尽染,黄中夹杂着红色的奇妙景色,就像上帝打翻了颜料盘,五彩斑斓。
阿尔山冬季。最好看的是百里雾凇和不冻河。
阿尔山夏季,不一样的草原,也是森林公园景色最好的季节。旅游旺季。
阿尔山春季万物复苏,杜鹃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