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爷爷的妈妈应该怎么称呼?
感谢邀请!
爷爷的妈妈即曾祖母潮汕话称呼为:老嬷。小时候跟妈妈去外婆家,妈妈总会抽时间带我一起去看妈妈的奶奶,我的外曾祖母,大老远看到坐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我就高喊着:“老嬷!老嬷!”,外曾祖母我们也一样的喊:老嬷。印象中老嬷年近百岁,可精神的很,牵着我的小手找糖吃。
潮汕话如何称呼外公外婆?
潮汕话里
“外公”“外婆”叫“阿公”“阿嫲”
客家话里
“外公”“外婆”叫“姐公”“姐婆”
而在广州口语里
也有人称外祖父、外祖母为“姥爷”“姥姥”
第五、第六代开始随粤语喊“公公”“婆婆”
“姥姥”能用,“外婆”为何不能用?
“外公”“外嬷”潮汕话这样称呼外公外婆,面对面叫的时候叫“阿公”“阿嬷”,这样叫显得亲切自然。叫爷爷奶奶潮汕话也叫“阿公””阿嬷“,所以对别人介绍外公外婆的时候加个“外”是让人区分外公外婆跟爷爷奶奶。
“外嬷”的“嬷”字是潮汕读音,潮汕地区出了一本潮汕字典,里面都是用潮汕口音拼出来的读音。潮汕是一个有孝敬老人传统美德的地方,过年过节大人都会带小孩给老人长辈拜年“食茶”。
公公别称?
、妻子对丈夫的父亲的称呼。
2、(江、浙)吴语区某些片对爷爷叫公公。
3、(闽、潮汕)祖父,爷爷。
4、(粤、苏)外祖父,外公。
5、对年龄比较老的男性的尊称,如老公公、白胡子公公、土地公公,太阳公公等。
6、古代对于年长的太监的尊称(比太监地位要高)。
7、在四川个别地方对爷爷不叫爷爷,而叫公公或公。
8、写网络小说断更和不更的,都被统称为公公(太监)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同时也是古代朝中最***位的通称,“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
合称。《礼记·王制第五》具体定制了五等禄爵的诸侯、天子之公卿授田的方法,即:“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
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注:视,视同、比照)不过,至于周之“三公”到底指哪些官位,今已不可确考,有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还有一种意思:
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⒈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诛,)诲女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⒉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⒊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⒋阿耶
公公是一个称谓名词,一般是媳妇对丈夫父亲的一个称呼,也有对祖父,外祖父称公公的,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在神话故事中也有对神仙的一种称呼,比于大阳公公,土地公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