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掌的正宗做法?
内蒙净驼掌200克。调料料酒20克,白醋20克,葱段、姜片各10克,干辣椒20克,青、红尖椒各50克,蒜50克,郫县豆瓣50克,高汤500克,盐5克,味精10克,色拉油50克,红油100克。
做法
1、将驼掌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用火烧掉毛后放入开水中浸泡20分钟,用刷子刷净,换水反复冲洗至驼掌洁白,放入沸水中加入料酒、白醋大火汆2分钟捞出,再放入沸水中加葱段、姜片大火汆5分钟至去除腥味和臊味,取出后片成厚0.3厘米的片;青、红尖椒洗净,切成长0.5厘米的段;蒜瓣去头尾切成滚刀块;郫县豆瓣剁碎。
2、炒锅放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郫县豆瓣、干辣椒小火煸炒1分钟至香后加入高汤、切好的驼掌片、青红尖椒段、蒜块大火烧开后小火烧10分钟至熟,放入红油、盐、味精调味后起锅,装入盘内即成。
小诀窍
从老舍人物刻画中简要说明独特京味?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含蕴丰富,独具一格的幽默感。老舍的幽默,是温暖的北平的幽默,简朴、利落、善良、生气勃勃。老舍***的幽默风格是逐渐成熟的,早期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显示出他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老舍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家
人物的刻画可以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入手。
今天,我就以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来剖析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所体现的京味。
首先,环境描写。***明确了写出了北京城郊的天气变化、军营等,北京的人和事多少是带着京味的,不可能是川味也不可能是滇味,这是一种***的“京味”,无所掩藏的“京味”。
接下来,语言描写。我们的通用普通话虽然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但是北京话依然带着自身的特色,并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北京人的语调便是浓浓的“京味”的代表,这是读者最容易看到的。文中出现的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秃尾巴鹰、海里摸锅、搁下等,都有很浓的北京方言腔调。
最后,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比较有深度的,如不仔细揣摩,很难感受到。请看老舍对祥子的描写: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这里的“杀好腰、鸡肠子带儿、‘出号’的大脚”都是典型的北京话里的儿化韵,带有的一种特殊的风味,令人一听就会感觉出它是北京的土特产。
老舍“京味”有浓厚的平民色彩,深厚的文化底蕴。
老舍是“京味”文学艺术的典型代表,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浓厚的“京味”,或许是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或许是他对“京味”的创造使命。无论怎样,致谢老舍的文学创造,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有了一颗想要沉静下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