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谢邀!恕我直言:出这样的选题犹如村姥姥信口开河,简直叫人无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没有大观园,刘姥姥二进…,首先要先到荣国府然后受到贾母邀请才能有两宴大观园。也许有很多读者被作者误导,说是通过农民进城的视觉惊其贾府的荣华富贵,或者是兴衰史。
其实叙说贾府的兴衰史的人首先是古董贩卖商冷子兴。看贾府荣华富贵布局的人,首先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视觉的细致入微的雅致,然后才有刘姥姥视野的粗俗。
再然后通过建筑大观园的构思,打通会芳园,东西合成才框架了大观园。且不说元妃省亲时对大观园的描述,再后来又通过薛宝琴的视觉完整记录了贾府祠堂祭祀的全过程。总之一个贾府的布局以及兴衰,从刘姥姥眼里***的则是三个片断,不是第五回象总纲。
刘姥姥第一次到贾府借银子求救济,她念着贾府的恩情,今年收成好,多打了两担粮食,摘了些头茬儿的瓜菜让姑奶奶、小姐们尝尝鲜,于是就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了。刘姥姥对于大观园来说,是个陌生的客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可以用来描写。从陌生客人的角度写贾府的日常,更真实的反映出贾府的骄奢淫逸
首先贾母对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生活已经过腻了,听说刘姥姥带了些头茬儿大的瓜菜来,又正好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于是想邀请刘姥姥多住几日,陪贾母说说话。借此机会贾府上下也一起逛逛大观园。刘姥姥当然十分乐意。虽说刘姥姥是客,但毕竟是个穷苦的亲戚,贾府自然不用兴师动众。按照平日里家常菜的级别招待便可。就是家常菜的级别,那些精美的菜肴,各式的点心,对刘姥姥来说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王熙凤喂刘姥姥吃了一口茄子,姥姥愣是没吃出来茄子的味道。等王熙凤说了菜的做法,姥姥才感叹一个茄子要用十几只鸡来味,她们乡下人可做不了这个。刘姥姥在大观园算是开了眼了,贾府平常的日子对于乡下人来说都像是皇帝过的,更别提到了佳节庆典的时候了,估计刘姥姥做梦也想不到那种奢华。贾母是想借刘姥姥的贫苦处境,让子孙们感受到贫穷后的尴尬处境
其二是贾母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还是希望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的,但贾府浩浩荡荡已近百年,纵使一百个不愿,也难免会有荣华富贵过后的穷困潦倒。贾母想借刘姥姥,让生在蜜罐中的子孙们看看穷困的样子,以后切勿再骄奢淫逸,更应好自为之才是。只可惜生在富贵中的主子小姐没有谁能了解贾母的苦心。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是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有人情味的一笔
《红楼梦》中的主子们虽说衣食富足,但都缺少人情味。对于丫鬟奴才缺少必要的尊重;对于那些有姿色的女子更是犹如衣冠禽兽一般。跳出大观园,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一个格格不入的角色,在穷困潦倒时受到贾府的救济,等到贾府没落了,也没忘之前的救济之恩。变卖家产救出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刘姥姥在大观园的一系列情节,也是为后来能施救巧姐做了一个铺垫。总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做的滑稽的表演,与大观园里的主子小姐所谓的“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刘姥姥诙谐幽默的逗乐了贾府所有人,这也是红楼梦成功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