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味那么多,中国美食占一半,所以你吃过比较难忘的美食是啥?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70年代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当时是生产队工分制,我家劳动人口少,吃饭的人多,挣的工分不够买全家人的口粮,所以经常是半稀半干,杂粮当主食,菜都是自已种的各种青菜,萝卜,芋头,青椒,空心菜等等,猪肉一年当中,除了过年过节,有少量吃,平时基本没有,有猪油吃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母亲把空心菜用热水烫熟后,拌上猪油,当我把菜吃到嘴里时,那味道感觉是天下最好吃的菜,转眼四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现在不管怎样吃空心菜,也没有儿时的味道。我感觉我吃过的菜,最好吃的是空心菜。
如今的美食千万种,随心所欲,我却对酸汤子情有独钟。因为它蕴含着童年的回忆,妈妈的味道,故乡的情节。
酸汤子是用玉米粉碎后筛选的大查子在缸里用水泡二十天左右,期间由于査子发酵要用清水反复冲洗。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到冬天就用查子泡一大缸,清洗后再上磨磨成糊,再用屉布控去水分,团成一个个的大团子,放在仓房里冻着。这就是酸汤子,在加工时农村的大锅烧开水,母亲就用特制的汤套带在手上一挤一甩,不一会就半锅酸汤子就做完了。
将酸汤子盛在碗里,那黄灿灿的条条看着就有食欲,吃在嘴里滑滑的,糯糯的,酸酸的,再配上鸡蛋酱,或蒜泥酱油甭提有多开心了。如今,农村人己很少有泡酸汤子的了,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有的地方也称查子。
去年冬天回故乡时,又一次吃到了原汁原味的酸汤子,它让我想到童年,想到母亲,想到大山里那质朴的村民。
记得印象中,20多年前,有其中一个好食的菜,应该是在云南腾冲附近,即路边的一个小饭馆吃过,用薄荷叶做的,鲫鱼汤吧。有清新薄荷味,而且鰂鱼鲜甜无比,汤水清而不腻。入口微甘。先喝汤后吃肉,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还记得九几年在长春汽车厂产区锦程大街和创业大街之见有个农贸市场,门口有一家卖炒粉的非常好吃。小时候上完补习课天黑了就会带我来吃一碗。冬天黑的早,母亲把我带到炒粉摊付钱之后就去买菜了,留下我在这里吃炒粉。
我从小就是好奇的吃货,看着阿姨拿着铲子在一个巨大的平底锅里翻炒着炒粉,看着那些白色的粉块从白色变成诱人的焦***,然后撑到碗里放上料水、麻酱、蒜水、酱油在我面前,我喜欢放些醋吃,炒粉稍稍有点焦在调料和醋的调和下粉块劲道酸香爽口。我问过阿姨料水里有什么,可惜阿姨没说挺遗憾的。
在昏暗的灯光下伴着滋滋的翻炒声吃一碗炒粉那种味道是童年最美好回忆之一。时过境迁,农贸市场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拆了,那家炒粉也找不到了。生活节奏加快的连炒粉都开始糊弄了,粉坨就不好好做,以前的炒粉都是一块一块的,为了炒熟会铲碎,现在我看见的都是黏糊糊的一坨在那里,尝一口太难吃。正宗的炒粉找不到了即便是有像小时候炒粉的也少了一味料水味道差不少,也许是口味提升了吧,童年的味道回不来了。
谢谢邀请。比较难忘的是我们南昌的炒米粉,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我不知道那家店在哪里。
那还是刚从学校毕业初入社会时,工作的地方是三班倒的轮换着上班,每当上晚班时,总有同事会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觉得肚子饿,于是便有人出去到老福山桥底下买炒粉、肉饼汤。那时老福山桥底下很多夜宵摊,同事常去的是同一家。我没去过,总是让同事帮忙带一份。炒粉就是用青菜肉丝炒的,汤是光光的肉饼汤,也就是瓦罐汤打包的。一口炒粉一口汤配着吃,味道真是“绝杀”。
炒粉是我们南昌的特色美食,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吃店,还是酒店、餐馆都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但一家店有一家店的味道,明明都是用小青菜、肉丝炒出来的,但口感就是不一样。 要想吃到“绝杀”的南昌炒粉,感觉有些困难。
炒粉表面看似简单,但实则需要一定的技术,仅是米粉这一块就有很多的讲究。我也尝试着在家里炒过几回,但都是“东施效颦”,难吃死了。
南昌炒粉
辅料:蒜蓉、酱油适量、食盐适量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