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红楼梦》中袭人:
原名叫花珍珠,初是贾母贴丫头,得以陆游一首;"花气袭人蕊知昼暖"而被改名花袭人。因贾母疼爱宝贝孙子宝玉,后送予贾宝玉做贴身婢女丫环。却在宝玉身边兼具姐姐、待妾、情人奴婢的多种角色一身。虽也貌美如花,勤劳温帖心灵,贤惠亲和,谦虚恭谨,却也心机阴深。
在贾宝玉梦幻仙子惊醒时袭人分享了警幻云雨,半推半就初尝禁果试人烟。梦魇幻仙子,云雨尴尬情。袭人唬惊羞红脸,云云宝玉破童身。宝玉不知袭人这杯酒是清纯还是浊渚。
做人做事阴计饺舌,使很多厌恶袭人的读者则觉得她内藏奸***沉机深,不该常在王夫人面前密布是非,来求得平步青云,这种踩着她人爬升得到锦玉前途让厌恶愤怒。秦雯之怜愁的孤戚,到死无人过问的那幕让人悲泣,正是拜袭人饺舌密告的结果。虽有秦雯自身清傲,目中无人等因素,但起因路人已知。
不该阴恨林黛玉调侃体弱多病时疑为黛玉太过矫情。不该反感宝玉和黛玉的相爱,却忘了自己最多只做侍妾身,更不该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上处处阻碍,煽动质疑宝玉和黛玉之间纯洁爱恋的关系,却又担心两人继续在一起将会发生那不才之事。
饺舌挑起纷争煽风点火使史湘云产生对林黛玉之间的隔阂。谁知道破坏了宝玉黛玉的爱情,却成全了宝钗披红喜进门,黛玉孤迷随泪逝。
梦锦虽美幻,事实多无情。却落得终嫁蒋玉菡忧忧被弃。
命运弄人,"女儿悲,丈夫一过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留不住人,留不住心,一脚临门,
伤了女儿身。不孕废妇人。
红楼梦的读者中对袭人的评价始终是比较负面的,纵观全书,无非是花袭人做了读者感情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来看看袭人的几宗罪。
首先,勾引贾宝玉。在读者看来,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作之合,或者与薛宝钗也是“金玉良缘”,再不济也该疼惜的是晴雯,而却与袭人一帆云雨,实属袭人心机勾引,有上位之嫌,可是再细细想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且又是个不能自主的丫鬟,主子有意,你个下人推三阻四未免矫情,为以后有点打算(做姨娘)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向王夫人进言。
袭人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试图借机上位,谋取名份,不过看这番进言,也是恳恳切切,真的替贾宝玉着想,所以贾母也只是苛责了事。
第三,告晴雯黑状。这个案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未有公断,但是“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这番话实属让人讨厌,妥妥的情敌之恨。
第四,暗中排挤黛玉,破坏宝黛爱情。特别是中后期,看着宝黛感情越发深厚,费尽心机诟病黛玉,黛玉不是不知,只是不想与其计较,黛玉的清洁无瑕,越发衬出袭人像个小人。
脱离红楼梦来看,其实袭人只是个世俗的封建女子,有点心机,有点婊,但那也是极其正常的,只是与曹雪芹笔墨钟爱的林黛玉,晴雯甚至是史湘云相比,显得腹黑了~
如果你能看透袭人,觉得袭人不好。多半是你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知道看人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看结果。往往谁是最终利益获得者,谁就是那个幕后操纵者。
比如袭人和王夫人谏言,表面上说是要维护宝玉的名声。实际上表达了两个观点。
一、林姑娘宝姑娘都长大了,她们又不是亲姐妹,都是亲戚家的小姐。原本应该有男女大防的。现在天天在一起,难免有人说闲话。
二、贾宝玉很喜欢和丫鬟们在一起玩,丫鬟们里有知道男女之事的,会让勾引宝玉知道并行苟且之事。
第一点,我们都明白,袭人听到了宝玉对黛玉的爱情表白。认为以后宝玉会和黛玉发生性关系。
这点比较好玩。
因为此时书里唯一和宝玉发生过性关系的就是袭人。
袭人这样想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们常常说人艰不拆,袭人不太一样,她觉得我的活来了,可以拆CP了。因此她和王夫人建议把宝玉挪出大观园。这样可以减少宝玉和黛玉的见面机会,也可以减少宝玉和黛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