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特色小吃?
老北京名小吃主要有炸酱面、炒肝、卤煮火烧、艾窝窝、豆汁焦圏、褡裢火烧、豌豆黄、爆肚、驴打滚、面茶、 奶油炸糕、冰糖葫芦。
炸酱面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美食之一,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炸酱”就是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酱或甜面酱炸炒,“菜码儿”就是黄瓜、香椿、豆芽。
炒肝儿,以猪的肝脏,大肠,蒜伴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
老北京地道美食?
1. 炸酱面:这是北京的传统特色面条,配上酱油、豆腐干、黄瓜丝和肉末等配料,非常美味。
2. 羊肉串:用细切的羊肉,串在竹签上烤制而成,香气扑鼻,口感鲜美。
3. 煎饼果子:将脆皮煎饼加上豆沙、蔬菜和肉丝等馅料,再夹上薄饼卷成锥形即可品尝。
4. 豆汁:用黄豆经过长时间的熬煮而成的饮品,因口感酸甜爽口,因此被誉为“老北京成分”。
请问哪位知道老北京有一种小吃"门钉肉饼"的做法?
辅料:胡椒粉(3g)、姜(适量)、料酒(25毫升)、生抽(30毫升)、五香粉(1克)、小葱(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
1、炸酱面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最初起源北京,属山东鲁菜。不过在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2、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
老北京锅贴是怎样的?
谢邀,就锅贴而言,个人认为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老北京锅贴的外观是月牙形的,馅料有肉的和素馅的,肉馅有猪肉和牛肉的,素馅的韭菜鸡蛋。老北京的锅贴味道不同于其它地方,每道一处,锅贴都被经营者加入了当地的特色,现在锅贴馅料有几十种,味道更是千变万化。
谢谢悟空君的邀请!
锅贴其实不是固定哪个地方的特色,其实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锅贴,台湾四海游龙锅贴,南京的七家湾锅贴,扬州砂锅大葱锅贴等等。口味各有做法,形状各有特色。
四海游龙锅贴
冰花饺子锅贴
七家湾牛肉锅贴
而北京的锅贴大多呈月牙形
面团主料:特级面粉500克 热水255克
馅心主料:猪前夹肉500克,鸡汤180克、豆油100克,姜末30克、葱末40克,胡粉1克,味精8克,精盐5克、白糖10克、芝麻油30克
制作1.面粉加热水和成面团,盖上湿毛巾,醒15分钟,再搓成条,下剂12克,擀皮,包馅。
2.猪肉剁成蓉,加姜末、鸡汤打上劲,如果没鸡汤就加水也行,然后加入调味料拌匀,再加入芝麻油,最后撒撒上葱花。放冰箱冷冻下,为了好包。
煎制
锅贴基本是全国各地都有这种小吃,标上老北京仨字就是说北京过去有这种街头小吃,当然现在在各大小饭店饭馆里也有,不过依据经营场所及经营制作者所属地区的风味儿习惯已不适合称老北京锅贴了,现有锅贴有鸡蛋韭菜馅,白菜粉条馅,更有胡萝卜馅芹菜馅种种,吃起来味道大同小异,都是一盆肉馅分别拌入不同菜馅而已,据我童年记忆老北京锅贴只有猪肉大葱一种,面是半烫面,擀薄趁热包入馅料成大饺子形,两头不封口,码入平底煎铛加汤油煎焖数分钟即可出锅,香嫩酥软,肉香葱香使人馋而止步,一盘锅贴再加一碗素丸子汤或一碗骨汤馄炖,就是一顿极好的午餐了。
老北京的小吃中,有馅儿的并不算多,其中有一种叫锅贴。很多人可能分不清什么是锅贴,什么是煎饺,这也难怪,各地的锅贴形状不一,各有特色,而且都是通过煎烙做的有馅小食品,从外形上,的确是不容易看出来。
锅贴大概是汉族一种相当传统的大众风味小吃,这种通过煎烙的馅类小食品,通常制作得很是小巧玲珑,外脆内柔,味道可口。
但是为什么叫锅贴呢,这跟它的制作有关,因为它有个讲究,制作的时候必须用平底锅,稍稍抹一层油,然后把包好的生锅贴齐刷刷地在锅底上摆好,一个挨一个,就像贴墙纸那样。所以,人们就把它叫锅贴。
北京的锅贴大多呈月牙形,煎的时候,还要均匀地洒一些水,最好用带小嘴的水壶洒水,洒在锅贴之间的缝隙处,让水渗入平底锅,这样就不粘锅底,而且也不容易焦糊。每隔几分钟,都要洒一次水。等煎烙几番后,再洒水一次,同时还[_a***_]淋一些油。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当然,吃锅贴最好趁热吃,但也可以冷吃,尤其是在夏天。吃的时候,饮料不一定是汽水,豆浆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