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传统的川菜是不是大部分都不辣?
大家好,我是老何试吃。人们关于传统川菜的普遍认知都知道是麻辣鲜香口味为主,却往往忽略了鲜香。所以这需要结合川菜的发展史及舶来品辣椒来一并了解。
1.川菜发展史:川菜在三国时期《魏武四食制》中记载的有清蒸鲶鱼。隋唐五代《清异录》中记载以红曲煮肉。宋朝《饭罢做戏》中记载蒸鸡。可见川菜在宋朝之前口味都是以鲜香为主,并没有麻辣,因为当时还没有舶来品辣椒。代表菜品:开水白菜
2.川菜繁荣使:明清时期,四川随着经济的发展,舶来品辣椒的引入,人们结合盘地气候特点也开始广泛使用辣椒,由此川菜形成系统的菜式。进入到民国时期,川菜更是百家争鸣。在自成派系的情况下,还形成上河帮、下河帮等川菜分支。到了当代,麻辣口味的川菜更是走遍全国大江南北。代表菜品:水煮牛肉
所以,关于传统川菜麻辣的理解就要看川菜发展的历史节点。辣与不辣就好比麻辣与鲜香,都是传统川菜的特点。只是大部分人都认为麻辣是川菜的口味标签,往往忽略不辣鲜香也是川菜的特点。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川菜传统麻辣口味的菜式还是占主导地位。以上就是我的理解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川菜里有很多是不辣的。
只不过,是现代人越来越重口味了,他们选出了重油重辣的菜。
没有川菜,还有湘菜。
传统川菜,起码有一半是不辣的。
题外话,川菜的精髓其实是麻。
这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川菜里,麻在辣之前。
陕菜要比川菜好吃,为什么没有川菜出名?
中国有老四大菜系:川、鲁、淮、粤,改革开放以后,又开发出了新四大菜系:湘、闽、浙、徽。除此之外比较有名的地方菜还有:京、晋、津、豫、沪、苏等,东北菜近几年发展的也不错。
陕西的西安是六朝古都,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比较不错的旅游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就有饮食文化。在北京的西安驻京办事处餐厅就经营陕西菜,像什么葫芦鸡、蒸三鲜、带把儿肘子以及陕西凉皮、羊肉泡馍、陕西肉夹馍、热米皮、骚子面等。
陕西菜之所以不如其他菜出名,走不出山、陕、甘、宁这一带,是受了地域发展的影响。咱们就拿山西的晋菜来说,山西的晋菜能走到北京,这和晋商有着很大关系。晋商和徽商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客商就把自己家乡的菜带了出来,并得以发展。
再说川菜,依长江而发展,受地域和湿冷气候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饮食结构和习惯。现在川菜分成新、老两大派,特别是新派川菜还在不断的发展,这点上陕西菜就比不上川菜。
我是西安人,我觉得陕西只有小吃和各种面食。所谓的陕菜貌似都是吹的噱头,完全没意义,因为四大菜系没听过陕菜,八大菜系中国的“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也没听过陕菜。其实我倒是认为,觉得陕西中国第一,西安世界第一的人应该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
为什么在四川大部分都是川菜,其他菜系很少进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味觉是记忆和传承。所以无论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你可能都有印象深刻的美味菜品,但最好吃的,一定是春节年夜饭里家的味道!
有以上的评判,四川大部份是川菜也就有了答案。成都作为四川最大最开放包容的城市,世界的美食之都,有中国各式口味的餐饮饭店,甚至还有法式、意式、日式、德式、韩式、泰式饭店,可是规模和数量都不大。也有全国全世界的人在成都生活工作,可日常生活中大多还是选择川菜和川人的生活节奏。早餐时来碗各种浇头的面条,午餐来个鱼香肉丝或回锅肉的盖浇饭,晚餐留恋于火锅,干锅,消夜是啤酒和冷啖杯。惬意而休闲。对于外来人口极少的其它四川城市,外来餐饮就更难生存了。
相较与中国的另一个美食之都广州,成都餐饮包容性多样性确实不如,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四川是个劳务输出大省,而广州是劳务输入大城,天南海北的务工人员在广州城里寻找故乡的味道,而正宗的粤菜也不是打工阶层靠薪金和时间消费的起的。
川菜的风靡全国,一是特色鲜明的口味,二是亲民的价格。四川地处内陆,虽物产丰富但多是家常特产,家禽家畜,时令蔬菜为主要食材,辅以各种烹调手法制作出百菜百味,即美味又实惠。
这点的竞争力让其它菜系很难比,在四川本土竞争,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