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民俗50字?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春节期间的习俗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烧炮竹、祈福、掼春盛、年例、上灯酒、赏花灯,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点发宝柴。
中国民风民俗,是指中国各类风俗活动,包括春节、立春、大年、小年等。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是在每年的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传说是这样的:颛顼帝有四子(死后变成“四鬼”),常常出来祸害人间,因为四鬼主阴,所以需要以阳克之,红色属于阳性,四鬼什么都不怕,唯独怕主阳的红色,而赤(红)豆、红小豆等都是红色,民众便用此熬粥吃,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这就有了腊八节吃腊八粥、冬至作赤豆粥 。
坐标山东枣庄:3月6日就是惊蛰了,在惊蛰节气里,我们这儿就有吃梨民俗:寓意是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多变的春天让疾病离身体远点,惊蛰吃梨还寓意着离家创业和努力荣祖之意。因此,我们这儿有惊蛰吃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