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村里常见的野果,你还记得哪些?
小时候,在农村能吃的野果有很多。说说我常吃过的野果,看看友友们是否也吃过。
1、桃金娘,我们叫它姑棯子。其果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紫。姑棯子熟得紫色的时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黑色。而且姑棯子不可多吃,否则次日会大便困难。
2、酸藤子,我们叫它火筒子。果实没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成熟后变成红紫色。其果实和叶子都可以吃,酸酸甜甜的。有时候我们还拿那果实当竹枪的***。
3、余甘果,我们叫它牛甘子。吃它第一口时,很脆,很涩。但是咬第二口的时候,味道就变了,有点清甜,有一点点酸。要小口咬,慢慢嚼,酸涩中带着甘甜。回味越发的甘甜。
4、火炭母,我们叫它火炭子。多年生草本,基部近木质。味微酸、微涩,性凉。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吃起来咯嘣脆。
5、锥粟,我们叫它鸡锥子。从外表看,跟我们平常吃的板栗有一些相似,这个东西吃的时候也是比较方便,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炒着吃,或者是煮着吃,不过生吃的话味道会比较甜一点。就是把果子取出来有些麻烦,太多刺了,我们多是用石头打出来。
70~80年代,那时的农村还很穷。每家每户都没有什么钱,有很多当时的小孩连雪糕都没有尝过,是白冰的那种,更不用说玩具了,只好去摘不用钱的野果。
我是特别调皮的男孩子,经常和小伙伴到山上去摘野果。到现在还记得,只是有些野果用普通话叫不上名,方言就知道叫。最难忘的是稔子成熟的季节。
稔子树,在南方农村生活过的,应该知道,在山上经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影。果子母指般大小,成熟时表皮深紫色,果肉红色,有很多***连着果肉。
深秋是稔子成熟的季节,这个季节的早上,雾都是很大的,山都被大雾所包围。早上我和小伙伴就早早的出发去山上摘稔子,离我家也不远,只有500米的距离,几分钟就到了。到了山脚,裤脚都湿了。
山上全是雾,只有走近,才可以看见稔子树。这座山为种松树,炼过一次,稔子树不高,只有l米左右,稔子非常肥。我们早早来,就是怕别人赶了先,把肥大的稔子摘了。我和小伙伴争先恐后的往山上跑,都想早点吃到稔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儿农村的野果子还是很多的,夏季开始就有了酸杏,甜杏,早熟的毛桃,山上的如子,酸酸的杜梨,特别是哪些野山楂,红红的像玛瑙一样,串起来一串串,女孩子戴在脖子上,像项链一样,很漂亮。到了秋天,就是漫山遍野的红红的酸枣,吃的人牙能酸掉了。
还有榆树上的榆钱儿,薄薄的、黄白色的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吃起来味道淡淡的,榆钱是榆树的***,因其外形圆薄如纸币,故而得名。后来的人又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了吃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其实都是唬人的。
榆钱在嫩的时候,可以生吃,老了就不能吃了。我们这儿的榆树不是很多,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基本伐完了,再也见不到了。
过去还有一种野生桑葚,长得像毛毛虫一样,小时候是绿色的,吃起来没有味道,长大了成了红色的,吃起来酸酸的,成熟了就变成黑色的,吃起来甜甜的,吃完了,嘴巴和手都会变成黑色的,几天都洗不净,很难看。现在桑葚变成家生的了,但是吃起来好像没有那个时候的味道了。
我们这儿最多的还是酸枣,田间地头,山沟卯粱,甚至在窑背,院子里到处都是酸枣树,这个树的生命力太旺盛了,今天把它挖掉,稍不注意,过几天又会冒出来,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关键是酸枣既耐寒、耐旱而且不怕水灾。
到了秋天,满山遍野都是绿色的,红色的酸枣,把山乡打扮得分外娇艳,酸枣也有大有小,刚红的酸枣有肉,好吃,熟过了就只剩下酸枣皮和算枣核了。酸枣名副其实,真的酸,能酸掉牙齿。大家收酸枣主要不是吃,而是用算枣核,算枣核有人专门收购,是一种中药材,价格还不错。
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想把后山的酸枣都嫁接成大枣,并且已经嫁接了一部分,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能继续下去,甚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