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上海的朋友,说一说在上海的感受如何?
去过上海好多次了,最大的感受就是高傲。
我曾多次找人问路,无论是保洁员还是保安,都是爱答不理的,特别是有一次我在外滩问一个保安乘坐过江轮渡的渡口在哪里,其实就在我身边不到50米的地方,那个保安先是盘问我是哪里人,来上海干什么,还要查验我的***,就是不告诉我渡口在哪里。
2013年我和老伴第一次去上海,大上海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心理阴影。
我和老伴在上海游览了三天后,想去杭州看看,就来到了上海火车站。进站排队买票,结果等排到了说上午的车票都预售完了,售票员建议我们坐大巴车去。我们出了火车站,就看到一个穿着制服的保安人员,在火车站广场巡逻。我想保安应该是值得信任的人,就好比有困难找警察是一样的吧。我走过去说,你好,请问一下客运站怎么走啊?他没说怎么走,而是招招手叫过来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保安这才说,你们跟她走吧,她领你们过去。老太太塔拉着拖鞋,阿拉阿拉的说着什么,我也听不懂。我跟保安说,这不合适吧,你告诉我往那边走就好了,保安又说,没关系,你跟着走吧。我和老伴就跟着老太太走了,边走边想,这上海人也太热情了吧。走了也就3分钟吧,就到了客运站了,我一看这也太近了吧。对老太太一个劲的谢谢,说了好几遍。
去杭州的大巴车票价70元一张,买了票上车等候开车。车开了之后,我就和旁边的乘客聊了起来,我说这客车票比火车票贵啊,那个乘客说不贵啊,都是50元钱。我说我买票花了70元啊,我接着就把我在车站的经过说了一遍,这位乘客听完后说,你这是让人家给骗了,老太太和保安还有客运站卖票的都是***的,专门骗外地来的。老太太在火车站领一个人过来,客运站给提20元钱,钱加到乘客的车票里。原来如此,我说大上海的人民怎么这么热情,这是在变着法子骗取外地游客的钱财。好在钱数不多,我和老伴一共40元钱,不过心里还是很不舒服,老太太***取这样的方式赚钱是不是有点不道德?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去上海遇到的烦心事,大上海给我们上了一课,至今印象深刻。穿保安制服的人不可信,年老的人也不可信,客运站的售票员也是不可信的,明明50元票,硬是卖70元,你们于心何忍!
上海是座干净的城市,人们也很爱干净。
在上海菜店买肉,如果你让摊主给你直接绞肉馅,他们都会先把整块肉用流动的自来水洗一下,然后再放到机器里绞成肉馅。
我嫌切肉麻烦,每次都是让摊主直接帮切好,如果买骨头,他们也会直接给剁成小块。
这样回家烹饪时,就方便多了。
主要销售一般便利店常见货品,如饮料、零食、关东煮、盒饭(便当)、热咖啡、办公用品等。
关东煮和盒饭都可以现场加热,有些店还会有座位,可以坐在店里吃,很方便。
去过上海两次。
第一次是世博会,和老公在世博园里转得昏天暗地。
第一次看了5D,排队时和两个上海阿姨聊的开心的来。
然后里面饭菜巨贵,老公领着我一家一家过,最后我跟他讲:你要是想饿死我就直说!
但是外边街上的饭菜并没有觉得很贵,和我们这里差不多觉得。
夜晚的外滩美丽又洋气,月亮好美!看游轮缓缓经过,那感觉没法形容。
高楼大厦很多很多很多,十里洋场不是白叫的。
第二次去的时候是秋天,气候温和,不像北方动不动就小北风凛冽。
但是也有一点很明显,你在上海的大街上绝对不会看到我们北方那种纯朴热情的笑脸!上海人礼貌而冷淡,带着不屑的疏离。当他们为了应和你不得不说普通话的时候,那种屈就的感觉好明显啊[捂脸]
上海是很好的城市,喜欢。
去年一月份去上海住了7天,给我的感受就是什么东西都是超级的昂贵,惊呆了我这小县城的人。
2020年的一月份,也是在年底,小学生考完了试,好友约我带孩子去上海玩几天,再一起回来过年。
我活了这么大也只听说过上海的繁华,电视上见识过上海的美景,还从没有机会去过上海,两个小学的孩子更没有去过,只知道上海有出名的迪士尼乐园,是她们向往已久的。
听说能去上海,孩子们欢呼雀跃,没等到拿通知书,娘三就踏上去上海的旅程,并第一次坐了飞机,年底飞机票比高铁倒还便宜。
到了地方,好朋友机场已经等候多时,又坐了地铁到了她所居住的淮海区。她说刚到这里孩子们都该饿了,我们先去吃点垫垫肚子。
好友就带我们去了一家日式餐馆,她说这家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不贵。我们进去找地方坐下,服务员就拿来了菜单,我看到菜单都是一份份的小套餐,有米饭加鱼片的,加鸡肉的,配套的还有一份汤,要么一份咖啡。还有其他种类具体也忘记了。一看每份套餐价格都在四十多到七八十不等。我们娘仨三份最便宜的套餐也要近两百块钱了。我就想着肯定好友要买单,花这么多钱真不忍心。我说我还不饿,小孩也吃的少,娘三就点了两份。
等饭菜端上来,一个托盘还空荡荡的,米饭那应给算不上一碗,就像平常用的小碟子吧,鱼片也是人的手掌心那么大,还有一碟的海鲜汤,我本是饭量小的人,但是对付这一套食物还是绰绰有余,关键这么点东西你要这么贵,第一次吃东西就让我大跌眼镜。
第二天,朋友先带我们去她附近的游乐场,说让小孩子们先玩玩这个。里面跟我们小县城的差不多,有滑梯,蹦床,迷宫等,上海的就是面积大一点。我们县城都是一票制,也就三五十通票。而这边每个都单独收费,每个项目都在二十以上,小孩子又没耐心只玩一个,这个几分钟就想去另一个,又是几十块钱,玩了几个我实在揪心,赶紧劝孩子离开这个疯狂撒钱的地方。
为什么上海菜这么甜,当地人却没有胖的?
第一次去上海,一个人要一笼小笼包,感到四周目光如炬,一脸蒙逼像。看很多人买半笼或几个时,尴尬症都犯了,本想再点一笼的想法都怕被店家心里嫌弃啊!再看上海男人手里拎着那小捆青菜明白了为什么人家身段轻盈。更惨的是小城***大的我那见过挤公车,地铁甚至打的时上海男人的身手,终于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瘦了!
其实,上海菜并不是很甜,只不过烧菜时加糖的目的是为了提鲜。
如果说上海菜甜,那除了上海市,临近这座城市的江浙一带还有更甜的。常州周围的甜,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
之所以感觉上海人天天吃的菜甜,却没有胖的。其实不然。估计你在上海的时间不长,可能是路过或者旅游而已。上海胖子还真有😂😂😂。
我知道的上海人大多喜欢在炒菜时加一两勺白糖,用以提取鲜味。比如炒青菜、烧冬瓜毛豆等,尤其烧豆制品中的百叶结烧肉、豆腐干炒芹菜、烧素鸡等一定要放糖,如果遇到烧水笋烤肉时,那更要放糖,而且放少了还不好吃。😂😂😂
加不加糖?加多少糖?什么时候加糖?其实都不是随意的。
就好像上海人尽管都知道大蒜头的好处一样。曾经上海有一年流行甲肝,市面上一度大蒜头短缺无货。但是,烧菜时,该放的菜就一定要放,不放蒜头不好吃,没有香味。如:炒米苋时,拍几个大蒜头放在油锅里,开小火先略炸一下,出蒜香味后再倒入米苋菜,大火翻炒几下就OK了。但是不该放的菜,那是绝对不放的。平时也基本看不到上海人吃蒜。
这就是上海人烧菜的讲究。就如炒菜放糖的时机也是一样。
炒青菜时,须在青菜断生后,起锅前放入一两小勺白糖翻炒几下,出锅即可。千万不能随便加点红糖或者其他糖,那会炒出很奇葩的味道。😂😂
然而,在烧面筋和烤麸,素鸡和炖肉等菜肴时,就可以在烧制时先把糖放进菜里,与锅里的菜肴一起炖煮。
因为上海菜相对于北方菜来说,价格贵分量小啊!总量吃得少,自然不会胖啊。
在山东或东北下馆子,2个人可能点1-2道菜就够够的了,可能还不吃完有剩,盘子长直径都有成年人小臂长,一般还都装得满满的,尤其是那种大锅炖菜,一上来就是一大盆,实在是量太大。北方饭店有时候连米饭、馒头还免费加,很容易吃到饱吃到撑。
可是同样的2个人,在上海的本帮菜馆,点2道菜,每个菜盘的直径差不多和成年男人的手一样大,端上来还不会装满,会留个白边。2个人要真是只点两道菜,可能只能吃个5-7成饱,而且主食米饭可能还要花钱点。天天吃怎么少能不瘦吗?
其实不只是上海,整个南方尤其是江浙沪包邮区的餐饮甚至食品原材料届都有这个特点。前一阵子在全网风靡的“北方南方买菜”的区别就能体现。在北方买排骨是整扇卖,在南方买排骨是论根卖;在北方买鸡蛋是论桶论盘卖,在南方买鸡蛋是论个卖;在北方买香蕉是论排买,在南方买香蕉可以只掰一根卖。所以总的来说,南方人摄入的总热量应该是要比北方少一些,自然也不容易胖。
在化学毒理学界有一句名言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那么晶晶汤发明了一句可以应用在减肥瘦身界的名言:“抛开份量谈热量就是耍流氓”。热量再高的食物,吃得少,摄入的总热量少,就不容易胖,比如薯片热量高,但我每天就吃5片也不会胖;热量再低的食物,吃得过多吃到撑,摄入的总热量高、也是会胖的、比如粥热量低,但我一顿喝一锅也是超标的。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就是这个道理。
上海菜确实浓油赤酱,但油的用量和其他[_a***_]比是差不多的,甚至会低于很多川菜热炒。说到糖的用量,其他菜系也都会加糖,只是因为很咸或者是辣,甜味就被掩盖住了。而上海菜没有那么咸,一点辣味都不会有,所以甜味就很突出。真的比起热量的话,不一定会特别高。而且上海菜多以红烧、蒸、煨、糟为主,比如红烧比目鱼、上海蒸鱼、虾子大乌参、糟钵头等,这些菜肴的做法都是不会过于油腻。
真的比起热量,本帮菜真不一定有多高。比如本帮糖醋小排,和川菜回锅肉、鲁菜九转大肠、东北菜锅包肉比,哪个热量更低,显而易见。
晶晶汤的山海经专门给亲介绍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其实靠谱又专业的健康知识!如果亲愿意看,欢迎关注哦!
听说点赞的人都能光吃不胖还发大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