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和其他广东人都不太喜欢吃川菜?
不正是广东不爱吃川菜,沿海包括东北大部都不喜欢川菜。动不动汤汁菜红还花辣八角避而远之!即使有不辣的也吸引不了,一个全骨子里辣的族群,又怎会有心思做好不辣的菜呢?所以不要是不是就要代整个,不用多少厨艺就吃得欢那要人家吃什么呢。。
岭南气候问题!他们的主要做法是蒸。只要是炒都会上火。我丈母娘是广东的,我炒着菜吃,她闻了也说挺香,但就是不敢吃,因为她看我炒的时候锅都起火了,她只要吃一口,不用半小时喉咙马上就会痛。当然我来广东也会感觉很容易上火,我老婆回我家(重庆),她吃辣椒也没事,但在她广东娘家不吃都上火。长此以往人民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生活规律。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会总结出一套生活规律,这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制定的一套法刚。就如果广东这边爱建楼房,包括土坯房都是楼房,著名的客家土楼大家应该听过,原因是因为岭南地区为百虫之地,晚上睡觉会有老虎(华南虎),蜈蚣,蛇入侵家门。一楼就相对危险,所以以前的人都是建的土楼。这样慢慢形成的。而北方平原地区就不喜欢建楼房,也可从近代的电视反应北方的《乡村爱情故事》可以看出他们住的都是平房,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建的越高越冷呗!所以每个地方的人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喜欢吃辣椒的人湖南贵州四川这三省占多数,广东人不喜欢吃辣椒的占多数,只有少数人喜欢吃,主要是天气原因,广东热天多冷天少,现在还穿短裤衫,吃辣椒也是一种习惯,吃惯了,如果不吃再好的菜都无味,不过吃辣椒消食开胃,对身体还是有益。
广州乃至珠三角以及广东沿海一线天气炎热、潮湿,是不太适合吃辣椒、花椒的。偶尔吃一次川菜,可以***一下味蕾,唤醒因为湿气重而引起的食欲不振;川菜吃的时候感觉不错,隔天相当部分人的身体就会有反应:痘痘、咽喉肿、腹中隐隐作痛、痔疮复发、大便不畅等等。四川盆地日照少、湿气重、饮用水照广东人的说法是“寒”。四川人靠着辣椒、花椒、生姜祛湿,但是在广东,这种祛湿的法子明显不实用。虽然广东的湿气也很大,不过广东人会用赤小豆、粉葛、薏米、芡实等材料煲汤,祛湿效果很好,也不会对身体带来太大的***,更适合广东炎热的天气。
虽然川菜在广州比较火爆,像什么香天下、大龙燚、德庄、九宫格、缪氏、朝天门、成都六婆串串等等,还有广州人开的、更适合广东人口味的川菜馆,比如禄鼎记什么的,每到饭点,门庭若市,大有与本土粤菜分庭抗礼之势。其实不然,广州是国内一线城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户籍人口870多万。与上海相比较,上海外来人多数是苏、浙、皖等省份,口味偏甜,喜欢浓油赤酱;而广州则是湘、鄂、川、黔、桂等地,能吃辣,所以广州川菜馆遍地,吃的人也很多。不过在广州吃川菜有这么两个特征:一是年轻人多,上了四五十的大叔大妈你几乎听不到有讲粤语的。年轻人有闯劲,吃热辣辣的川菜特别是围着热气腾腾的牛油火锅边吃边喝冻啤酒、汽水,比在粤菜馆吃白切鸡、清蒸鱼更有劲也更解馋;二是广州的川菜馆分布也是有讲究的。天河虽然是广州的商业中心,但是对比越秀(含原老东山)、荔湾、海珠等老城区还比较“新”,“新广州人”也多,所以天河的川菜馆、湘菜馆遍地都是。声明这里没有歧视谁的意思,就像越秀区广铁集团、部队机关那块区域,湖南人多,什么佬湘楼、洞庭土菜馆就多,这就是市场需要决定的。
对于川菜,老一辈的广东人是不大会接受的;年轻的嘛,态度是又爱又恨:爱是闻着那股独特的香味,肚子里的馋虫都要从喉咙爬出来了;恨是等第二天早上坐在梳妆台前、坐在马桶上的时候心里要骂一万遍娘了。归根到底,就是离开了四川盆地的川菜,还是不太适合岭南地区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