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农村宴席上,个别人没等同桌到齐或吃完,就把菜甚至香烟白酒打包的现象?
那叫打包吗?那不是明抡吗?所为打包那是剩饭剩菜,而且是散席时才能作的。这种行为是不要脸!
农村有这现相吗?没有听说过。起码我们这没有,氿宴客人没打包的,都是主人家打包。槕上的烟一般都让爱烟的装去了,汍没人带走!
农村人也是很爱面子的!有覚悟有素质,不是你们想相的那样子!
怎样看待农村宴席上,个别人没等同卓到齐或吃完,就把菜甚至香烟白酒打包的现象?
现在的农村,办宴席、酒席,有的人在自己家里操办,图个热闹、图个欢火、图个喜庆,有的人办宴席、酒席,订在了酒店,饭店,图个清闲、图个方便、图个省心。
至于说,在宴席上,有个别人没等同桌到齐或吃完,就把菜甚至香烟白酒打包,也许是有,应该是极少数人,这样的人一般应该不会太多。
在农村,在自己家里办宴席、酒席的,一般吃宴席、酒席的人应该是很少会把没吃完的菜甚至香烟白酒打包的,现在的农村已不再是改革开放40多年前的农村,以前,人们缺衣少吃,生活过得清苦。
现在,农村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人们也变得文明,自重了,有个别人偶尔因为喜欢宴席、酒席上的菜或香烟白酒,自己拿了些,都是可以理解,谅解的,毕竟是极个别,极个别的人会那样做,那样干的。
在农村,把宴席、酒席订在酒店、饭店的,一般的一卓酒席,我们会经常看到好多的是吃不完的,有剩余的,尤其是老人们坐在一起的一卓上的酒席,一般是有剩余,吃不完的。
当然,现在一般订在酒店、饭店的宴席、酒席是比较丰盛,丰富的,等人们吃完宴席,一般的酒桌上是有剩余的。等宴席散,人要离开酒店、饭店时,人们往往会把吃剩下的,自己比较喜欢吃的会打包带走,其实这样也好,不浪费,有节俭,值得提倡,毕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要说怎样看待农村宴席上,个别人没等同桌到齐或吃完,就把菜甚至香烟白酒打包的现象?
毕竟现在的农村还在发展,完善当中,有些人以前的有些不良嗜好,不良行为习惯,都在慢慢改变,变化中。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农村地区真正发展起来了,相信,人们的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完美!
我没有见到过这样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在头条上看到不少这样的视频。不难看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信息平台上的一言一行,一图一画都有宣扬的效果,提高素质,是当务之急。
各地习俗不一样,兴义农村办酒席,亲朋好友来恭喜送礼的人数较多,实行流水席(坐满十人)就开席,有八菜一汤,香烟不上桌,未发现有人将吃剩的菜肴等打包带走,人嘛毕竟好面子。
你觉得喝朋友喜酒,该怎样随份子?
感谢邀请!中国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早在几千年前的《礼记·曲礼上》就明确规定:“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有多种形式,关中人过年走亲戚拿的馍叫“礼馍”;红白喜事娃满月随份子叫“随礼”,也叫“送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关于送礼,或者叫随份子,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亲属、亲戚之间应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为标准。俗话说,一步近,两步远。血缘关系越近随礼应该越多。如亲兄弟姐妹就要比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的礼重一些;同辈人要比不同辈人礼要重一些。
二是朋友、同事、同学之间应以关系亲疏为标准。朋友、同事、同学、战友之间的关系,有的不管是否还在一起,都经常联系,相互关心,有事多帮忙,这种朋友应该是关系比较亲近的。有的则多年不联系,不走动,遇到红白喜事后通知联系的人,显然是关系比较疏远的一种。在随份子时显然应该有所区分。
三是必须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如前所述,来而不往,非礼也。随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依据别人对你行礼的多少。你有喜事,别人给你100元,你绝不能给别人随99.999元的礼,也就是最少相等,最好略多一些。如果别人没有给你随过礼,那你就依据关系亲疏来决定多少。
四是必须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随礼的多少不同时间礼金多少不同,不同地点礼金亦不同,随礼时必须“随行就市”。以我这里为例,如果别人没有给你随过礼,一般的朋友关系100元,关系较好的200元。切莫少了这个数字。否则花了钱还会让惹得别人不高兴。
以上说法,仅供参考。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在女方也是要随礼了。随礼属于社交的一种,婚丧嫁娶送上一份心意,增进沟通延续友谊,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的名目多了,人们生了攀比之心,金额越来越大,有些地方随礼严重,逢年过节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随礼的,我想说,还有没有结婚生孩子半满月酒的吗?没有的话,我想给自己买件外套!
吃朋友喜氿,随多少钱。没有归定,是随着所处周围经济壮况而定。我住在陕甘宁交界一带,
从记事起70年代1元,说起来连小孩都不信,80年代5元,每天干活钱2.5元,90年代10元至20元,打工5元至10元,到了两千年有了个飞一样的发展50,100,200,500已经很平常了1000的也不奇怪。更有2000,5000,10000的,这随礼不是因吃什么宴而定,而是随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但在农村的人基本都是很实在的。
礼大往还,随大份子也就能帮资金困难办喜的人活动了一下,但基本来往是平衡的,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往来份子那就不是多少,平衡而论了,血浓于水,互相帮助,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