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一片喧嚣中让心保持安静?
只要不攀缘,不著境,喧闹世界便会在我们心中保持安静。
来说说“***”菩萨名字的来由。据说地球自转时发出巨大声音,凡人因俗世琐事无法听见。观音心慈,能保持绝对的安静,以听到所有人的苦恼,并随时准备施以援手。同时道法高深如她能听到巨大自转声但不为扰乱。
佛也说过,只要我们修炼,就可以在婆娑世界获得净土,得到喧嚣中的幽静。佛的方法,是打坐,是不断的践行极度的断舍离。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打坐并践行各方面的断舍离,包括思维上,从而达到内心的安静。
怎样在一片喧嚣中让心保持安静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金钱、物质,各种光怪陆离的诱惑,许多人难免迷失了自我。整日心上熙熙攘攘,可抓在手中的却依然平平淡淡。内心充塞着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累与苦。
其实大可不必。生命短暂,人的一生中,除了为物质奋斗,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一片内心静湖吧。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微笑着生活,心,自然就静了。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也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在现实的生活中,只要能保持心的宁静,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中庸》里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自律,不做任何有违道德的事。
“慎独”的修身,是以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加强修身,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急躁、恼怒,而是心态平和,坦然面对。
当工作、生活中,遇到争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情绪稳定,设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品一杯清茶、阅一卷诗书,将心灵放飞到历史兴衰、世界宇宙的浩渺空间;放眼青山绿水、春花秋月,置身大自然的怀抱。
心灵的宁静,是古人造就的一种远离喧嚣,回归理性的生活方式。它会使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本义,聆听心灵净化到升华的声音,体验通往智慧的峰巅!
自省冥想是保持内心的一种方法。
现代人被很多事情缠身,思虑焦虑过多,哪有心境去保持内心平静。
走路多了,也需要小憩,也需要安静的停留一下。
有人说过:人最难做的是慎独。
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不管是房间还是外面,重要的是放下心事,静下心来,听大自然的声响,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如同一湖水,风波之后,总需要***来平复,如果老是处于风雨之中,如何能平静下来?
独自一人静处,方能听到自己真实的内心声音,才能让自己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
读一本书,喝一杯茶,跑一次晨跑,开始一次远足,你会生活的樊笼,逐渐找回自己的本心,找回真实的自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
寻常见之青山,绿字表其意,平淡无奇。行雁掠过,如客之匆忙,不落枝头栖息。云聚云散之时,其模样一如既往,一木一石,毫无声息,经久坐落其中,巍然不动。如此青山,何来悲欢?
我见之青山,乃无意寻幽折花所致。只见溪中纹尾,山中杜若。霞笼松落,风动蝉鸣。踏入其中,有绿苔青荇的生动柔软;疏横树木的光影斑驳;空谷流风的清新凉爽;鸟鸣山涧的幽深回响……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客行。陌上,船中,檐下,纷杂事物无休止的扰乱心扉,江湖有浪浊,红尘更是引人堕。
万物喧嚣,方是庸人自扰之。避无可避,心之所安,便是吾乡。在外界眼光中,总是一个淡然处之的身影,不为任何因素干扰,纵使格格不入,也无关它风月几多。
拥有一种情怀,愿意为它将一切放下,路过的,看过的,听过的,都有它的缩影。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便显风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沏一壶茶,点一盏香,一盘桂花糕,等一故人来。看他抖落风尘,将经年喜忧娓娓道来。
灯火摇曳里,万般心事,皆入杯中。
独酌也好,对饮也罢。
唯有我与青山……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