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宴席“八大碗”,你们那是哪几道菜?
八大碗原是农村娶媳妇、嫁丫头或建房上梁等大喜之日招待客人的家宴。 在民间吃八大碗是非常***的事,因为只有喜事时,东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才能端上一桌完美的十大碗。
每逢喜事,主人在农村正房(或堂屋)上条几下放着两只高大的蜡烛台,点着一对大红蜡烛。屋正中间放一张八仙桌(客人较多时,可放两张或四张八仙桌),四周各放一条长凳,每凳坐两人,每桌八人。亲朋好友按宾客主次长幼老少依次入座。宴席时,按照一荤一素交替出菜的方式,端上桌供人食用。
当上至汤圆时,主人家放鞭炮,谢客,并自谦道:“粗茶淡饭,少酒无菜,吃好喝好,不要见怪,以后常来,随时招待”等客气话。席间,客人和主人喝着自己用大米或其它粮食酿成的小吊酒,猜拳行令,直到客人尽兴而归。
八大碗的特色是规模大,菜多,人多。只要有一个客人还没有下来,菜要照上不误,山里人的朴实和客气可见一斑。谁家办事,都要摆十几二十桌。在家的,帮忙的,都可以吃,简直就是全村的盛宴。
包含菜色
第一碗 酥肉
第二碗 鸡
我老家河北吃席就有“八碗四碟”的说法,基本所有的红白宴席都能看到。虽然现在对于这些标准有些改变,但是在老人眼里,每次的八大碗几乎都是一样的食材,只不过现在的主料更加突出名贵而已。
以前只要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基本就会赶上很多家的婚宴,正月里可以吃上个“五、六”次的“八大碗”。而且这“八大碗”基本家家都一样,很少会有变化!
一,整鱼
一般都是淡水鱼,一条基本在一斤半到二斤左右,大多选择红烧的方式。因为吃惯了海鱼,对用鲤鱼或鲢鱼做的这个鱼,基本我是很少动筷的。
二,炖鸡
这个有时候会有变化,有的人家是整鸡上桌,大部分就是鸡炖的干蘑菇或宽粉条。这道菜比较受欢迎,因为鸡都是办宴席的人家自己提前养的,专门为办喜事准备的,味道自然好一些。
三,丸子
这个基本***都能吃到,类似【四喜丸子】。但是好像这个丸子没有经过油炸,基本都是直接蒸出来的。味道还是可以的。
四,扣肉
老家的这个与扣肉不一样,基本都是大肉块子经过煮炖以后,然后再上笼蒸透的。一次吃亲戚家的这个大肉块子,可能大师傅蒸的时间有些长了!把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吃起来有罐头的感觉,特别过瘾!就是不出数了!
八大碗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替的是四四或是六六席,好的是八八席,即四甜四咸或是六甜六咸,前面都要加六个下酒菜三素三荤。好的席面还要加十三花碟。
改革开放前农村吃饭聚餐普遍都是八大碗,鸡鸭鱼鱿鱼海参根本看不到。主要以猪肉为原料。
红烧蒸肥猪肉方块,红烧蒸肥猪肉片,油炸蒸素肉片,再来一碗豆芽炒肉丝四个荤菜。
四个素菜就简单了,炒虎皮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小方片然后油炸,捞出后再炒加上各种调料用粉面搭芡非常好吃。蒸甜米也是一道好菜,海带粉条豆腐丝,豆芽白菜烧茄子,胡乱凑够八大碗,开餐全是一扫空,菜汤菜水也不剩,真正才是光盘行动。
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吃烦了,鱿鱼海参成了家常便饭,鸡鸭牛肉倒没有鸡蛋炒辣椒吃的光盘,咸菜倒成了好下酒菜。
说实话还非常留恋以前的八大碗,不知是以前穷还是做的饭好吃,反正是碗碗见底不剩菜。看现在餐桌上剩菜不少,不知是厨艺不高还是饭菜太多。
是不是有和我一样感觉的朋友,以前的瘦人普遍都是,现在的胖子比以前多的多了。
黄冈一带以前的八大碗,不论红白喜事八大碗的内客是不变的,现介绍给大家:
红绕肉,木耳或香菇炖全鸡或烧鸡,红烧鱼,清汤肉元或油炸肉元,蛋卷,煎豆腐,焖黄花菜,炒猪肝,并且行成了规定八碗的出菜的顺序千万不能乱,至如什么原因现还无法考。喝酒必须在这八碗菜中喝完。最后再上一道红烧肉,炒点小鱼小虾,另外炒点青菜就准备开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