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府陈酿酒怎么样?口感怎么样?
苏味道(648-705)赵郡栾城(今河北栾城)人。
唐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并称初唐“文章四友”。武则天称帝后,曾三度为相。苏味道一子留眉,自此眉山有苏氏始,后裔“苏洵、苏轼、苏辙”等。唐神龙元年(705)的元宵之夜,全国各地都在举办社火,十分热闹,而皇上住地京城更是如此。贵族戚属的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充分反映出太平盛事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景象。数百文士在明月地扶慰下,品着味道府陈酿酒皆尽兴赋诗一章,以记其事。惟中书侍郎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为绝唱。味道府陈酿酒历史悠久、配方独特、绵甜爽净、余味悠长、为苏府招待宾客之佳酿。通判是几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同知、通判这两个官职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清初时期,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属于知府的佐贰官,在知府衙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其性质和知县衙门的县丞、主簿类似。
表面看岗位还不少,其实自乾隆以后,知县升任京官的通道基本被堵死,京县知县、京府通判由于在天子脚下,往往也是钦定。所以知县的升迁主要还是在地方官系统中,这样算下来,岗位又不算多了。
从五品或者正六品
通判(tōng pàn),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同知大人是什么官?
同知是清朝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
同知,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在整个清朝历史中,同知跟知县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知是知府的副职,需要经常外出办事。它们的官阶是正五品,级别是府级官员,属于知县上级。

第二阶段,同知因为经常外派,逐渐成为州县常驻官员,于是从清朝初期到雍正年间,同知就逐渐摆脱知府,成为独立的地方官员,并且成为厅一级的行政长官。这个时候,同知依然是府级官员。
它们的地位跟官阶,仍旧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办事衙门出现变动。这个时候,它跟知县之间,属于行政级别不同,处理事务虽有交集,但知县所处理的更多是征收钱粮,同知则是维护治安。

第三阶段是从乾隆年间开始,清朝地方厅一级的行政区中,开始出现跟县同级别的“散厅”。过去厅级行政区主要集中在边地,乾隆时期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内地。它们所处理的事务,也不再只是维护治安,同样会涉及到征收钱粮,推行教化等事务,跟知县相差不大。只是同知官职级别较高。
至于到乾隆后期出现的直隶厅知州也相差不大,只是它的辖区和行政级别和官职都比知县更高。这就是同知跟知县在历史演变中的不同区别。